![]() |
|
|||
伴隨著氣溫的逐漸回暖,中國又將迎來萬眾矚目的兩會。因為兩會作為中國最重要的政治會議,其既關乎著中國未來發展,也關乎著民眾自身利益。事實上,隨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今年的兩會也的確被寄予了更多的期望,承載著為『十三五』開好局起好步的歷史使命,也肩負著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倒計時』的現實重任。
人民網『兩會熱點調查』就明確顯示,截至2月25日網友關注度最高的前十大話題分別為:社會保障、居民收入、醫療改革、打虎拍蠅、教育公平、住房、環境保護、司法改革、金融風險、『一帶一路』。社會保障、居民收入、醫療改革、教育公平、住房,排名靠前的盡皆與民生息息相關。可見就兩會而言,其已不僅是關系宏觀政策走向的會議,更是關系民生改善的會議。
比如說,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打贏脫貧攻堅戰已成底線目標。2015年11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就曾制定了到2020年讓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的偉大目標,前不久《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辦法》更已正式印發,明確了扶貧實績考核『指揮棒』。下一步,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各項工作如何正向推進,相信都將成為兩會討論熱點。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霧霾肆虐語境下,實施綠色發展戰略已經越來越成為民意所在。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多次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更加注重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要求『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綠色發展的確越來越成為共識,也必將成為兩會話題。
其實,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黨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發點、落腳點都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2015年兩會閉幕後就曾確定20項內容作為當年的重點辦理建議,包括:健全特困群體福利保障制度、全面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等代表反映比較集中、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一年來經過不懈努力也的確解決了一批重點難點問題,為推動民生改善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還是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中國城鎮新增就業1312萬人,城鄉居民收入實際增長7.4%,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參保人數超過13億,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准由2008年人均80元提高到2015年的380元,近8000萬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迎來『11連漲』,330萬鄉村教師和130萬鄉村醫生收入更有保障,異地就醫報銷結算開始『破冰』……可以說,發展紅利已經越來越多地惠及到了更多的老百姓。
再往前看,2012年11月15日,新當選的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記者見面,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就曾給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莊嚴承諾。就任總書記以來,習近平也的確兌現了這一承諾,28次國內考察17次都涉及到了扶貧開發,7次把扶貧開發作為主要內容。從2011年到2014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更是從1.2億減少到了7017萬,累計減貧5221萬人,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人口總量。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最好的注腳。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在強力反腐同時,拓寬就業渠道擴大就業容量,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縮小收入差距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一系列措施讓百姓『門好進』、『臉好看』,對社會更有『安全感』、『歸屬感』。可以說,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正逐步從夢想照進現實。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而今民眾關注兩會還是在關注自己的未來發展,他們對代表委員出席會議的過程有著更多的期待,期待著能夠有著越來越多的符合民生期待的政策出臺。無論是委員們參政議政還是代表們履行職責,都應把民生改善責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發出民生改善『好聲音』,擘畫民生改善新藍圖,讓幸福的陽光照射到中華大地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