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對臺重要講話中強調,我們將持續推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進同胞親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靈距離,增強對命運共同體的認知。深深顧念民之所想所盼的這篇講話,在兩岸引發強烈共鳴,也掀起一場有關『命運共同體』的熱烈討論。
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中央常委蔡建國認為,習總書記對兩岸關系的表述,體現了『共同承擔』和『共同分享』的精神,有助於深化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包括經濟、文化、人員、資源、社會基層等全方位深度融合,進一步拉近了兩岸同胞心靈距離。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臺聯副會長紀斌的祖籍在臺中。他說,希望家鄉人民可以理解習總書記講話中的深意。習總書記講到,兩岸是命運共同體,兩岸同胞應該多交流、多合作,共同承擔民族復興的責任,希望兩岸同胞能夠生活得越來越好,這些話中充滿了誠意和善意。
臺籍全國政協委員高美琴說,談兩岸同胞命運與共、血濃於水,總書記突出『融合』概念,讓人感受到耐心、信心和誠意。
來自臺中的臺生張立齊目前是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的博士生,眼下正在內蒙古支教。張立齊說,非常認同『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過去兩岸同胞總是用「你們」臺灣、「你們」大陸互稱,但兩岸其實不分你我,我更希望未來能夠用「我們」或「咱們」進行稱呼』。
張立齊說,經過在大陸讀書、支教的經歷後,他深刻認識到兩岸人民同根同源、血濃於水,『本質上沒什麼差別』,而目前存在的差距和隔閡,很多是客觀因素造成的。『彼此更好體驗對方的生活方式,能進一步拉進兩岸同胞的心靈距離。』
關於張立齊所說的『你們』和『我們』,在閩臺地區還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民間故事。新娘嫁到夫家,夜裡聽見窸窸窣窣的動靜,就對丈夫說:『哎,老鼠在啃你們家的米倉。』到了下半夜,還有窸窸窣窣的聲音,新娘就說:『哎,老鼠在啃咱們家的米倉。』
臺籍全國人大代表汪毅夫說,這個民間故事揭示了一個簡單卻深刻的道理,『你們家』變成『咱們家』便是真正的心靈契合、情感相通,也正是兩岸交流的宗旨所在。
『歷史可以證明,臺灣同胞和大陸同胞的命運始終是緊緊相連的,我們共同經歷過風風雨雨,對於祖國的繁榮強盛、對於臺海的和平穩定有著共同期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兩岸同胞攜手努力,誰也不能缺席。』汪毅夫說,兩岸交流日益密切已是不可逆轉的大勢,無論島內政局怎樣變動,只要是有益兩岸社會融合、增進同胞福祉的事情就一定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