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全國政協堅持履職爲民,持續關注關係羣衆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問題深入調研議政,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3月9日(星期三)9時,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5位全國政協委員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點任務,就特困人羣精準幫扶、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就業創業和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今天出席記者會的全國政協委員是:全國政協常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國務院扶貧辦原主任範小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保險學會會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副部長鬍曉義。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長、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原主任李衛紅。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常委、北京市第四中學校長劉長銘。
中國教育臺記者:春節過後,網上流傳這樣一張圖片,7歲的小男孩在和即將離鄉的母親分開時哭喊“不要對我這樣”,小小年紀和父母分割是我國農村6100萬留守兒童的縮影。請問劉長銘委員,扶貧先啓智。您對於改善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方面有什麼建議?
劉長銘:剛纔你說的那張照片我也見過,看到這些照片時,我也是百感交集。剛纔李部長談了農村教育的問題,留守兒童的教育和鄉村教育的問題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可能我的一些想法更接近於具體的可操作層面。留守兒童是我們國家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個特殊羣體,他們的父母爲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們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所以我們應該關注他們孩子的教育問題。由於工作的關係,我對鄉村學校和留守兒童有了一些瞭解,像大家聽說過的一個老師、一兩個學生的學校,那種村小我都親眼見過,而且我跟他們的老師做過一些交流。
我非常欽佩他們的精神,也非常感動。但我確實覺得這個問題需要重視、需要研究,需要我們全社會的關注,需要我們去幫助這些老師不斷地改進工作,可以把這個工作做得更好。在農村考察過程中,我感到我們黨和國家對於鄉村教育的高度重視,特別是留守兒童,因爲我們考察的這些學校裏大部分是留守兒童。我看到一些比較成規模的學校,所謂成規模的學校也就是一二百名學生,他們的校長跟我說,原來有五六百名學生,現在少了,有一二百名學生,他們的營養早餐都能保障,雞蛋、牛奶都能保證,這體現了政府和社會對他們的關愛。在三年前,教育部等五個部門出臺了一個關於留守兒童的工作意見,最近國務院又出臺了關愛留守兒童的意見,這都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於這個工作的高度重視。
我有幾方面的考慮,首先要強化政府的責任,教育是一個民生工程。作爲政府來說,強化政府的責任就是要真正切實落實這兩個意見的精神,特別是我們要重新認識村小存在的意義,它對於打造鄉村文化的重要作用。過去我們撤併是從效率考慮來推進鄉村教育的一種方式,現在我們可能對這個問題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我們要看到一個鄉村的學校對於這個鄉村文化的建設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再有,全社會要關注這些留守兒童,這些留守兒童和城鎮的孩子相比,他們可能沒有比較早的進行開發或者說不像城裏的孩子那樣過早的進行各種訓練。但是無數事實證明,這些鄉村的孩子,包括留守兒童,他們將來可以成長爲行業的能手,可以成長爲技術人員、工程師、科學家、教授,甚至院士,甚至於諾貝爾獎的得主。
我覺得他們未來的發展存在着無限可能。我曾經請原來北大的周其鳳校長給學生做了一場報告,他講了他的童年,他出生於湖南農村,小時候非常苦,交不起學費,他是靠老師資助他學費上學,到了家裏有錢的時候再把錢還給老師。所以我看到網上他抱着他母親的那張照片,我覺得特別能夠理解。
說實在,看到這張照片我也眼睛發熱,因爲我瞭解了他的童年。1998年獲得諾貝爾學獎的崔琦,他就是河南農村的孩子,他小時候很多時間是幫他的母親到地裏幹活。但是他們後來有了很好的發展,只要我們對他們給予足夠的關注,我想他們會成爲各行各業的人才。我們國家的目標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如果不給予留守兒童和鄉村孩子足夠的關注,那我們建設人力資源強國這個目標就無法實現。所以農村的孩子、留守兒童,我把他看成是人力資源有待開發的“富礦”,他們有着無限的潛能,他們有着無限的發展可能,所以我們要高度關注。
第三,我們要研究他們的需求,我們要研究鄉村辦學的規律。鄉村學校不能是城鎮學校的那種模式的複製,鄉村的教育也不是城市升學教育的一種簡單移植。他們有着特殊的需求,特別是對於留守兒童,當父母不在身邊時,他們在情感、心理方面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關愛,他們有着特殊的發展特點,他們有着特殊的需求,我們應該研究這些需求,在研究這些需求的基礎上來認識鄉村學校的發展特點,怎樣把鄉村學校打造成一個他們溫馨的家,能夠更好地調節他們在學校的生活來補償他們父母不在身邊的情感需求。我們的學校無論如何是難以或者不可能完全替代父母的,當然現在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式使得孩子和父母的感情更加拉近,我們現在有了很好的通訊手段,我們可以用視頻的方式讓孩子和父母經常溝通,在網上見面,這都是很好的手段。
第四,在研究鄉村學校辦學規律的基礎上,在研究鄉村學校教育特點的基礎上,我們要加強教師的培訓。我總覺得要關心教育,首先要關心教師的發展,有了好老師就有好學校。所以解決鄉村教育的問題需要有一個組合拳的方案,除了今天利用技術手段來向鄉村學校、鄉村教師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之外,我們還要在研究鄉村教育特點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師的培訓。要總結留守兒童的一些教育特點,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培訓,打造一支適應鄉村教育、特別是適應做好留守兒童教育的一支教師隊伍。
最後,我們要培育一個教育人才市場。在今年頒佈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教育部分有這樣一句話:就是加強教師隊伍,特別是鄉村教師隊伍,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通過政府購買崗位等方式解決結構性、階段性、區域性教師短缺問題。我們在考察鄉村學校的時候,一個突出問題就是鄉村教師的缺編,教師師資不足。根據“十三五”規劃的精神,我們必須打造一個我們國家的教育人才市場,我們可以通過培訓,培訓一批自由的教育工作者,他們不屬於某一個學校,他們可能屬於社會,我們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服務,購買服務首先要有市場,這樣一個市場的形成有利於教師合理的流動,教師合理流動就有利於教育的均衡發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教師編制的問題,同時也有利於現在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通過購買人才、購買教師服務這樣一種方式來解決鄉村學校階段性的師資不足問題。
留守兒童、鄉村教育是今天社會特別關注的一個問題,特別是十八大以後,中央一系列文件提出了五個發展理念,其中“共享發展”,我們要把共享發展的理念體現在鄉村兒童教育這個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