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環境問題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民生問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長遠發展的最大本錢,也是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隨著本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清澈水質、清潔環境等生態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希望能夠藍天常在、青山常存、綠水常流。『十三五』時期,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進主體功能區戰略,深入實施『美麗天津·一號工程』,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促進資源節約、循環利用,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打造水繞津城、城在林中、天藍水清、郁郁蔥蔥的宜居環境。
加強環境污染治理。大氣、水、土壤既是提供生態產品的環境要素,又是容納污染物的環境介質。『十三五』環境治理的重點就是堅決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繼續實施清新空氣行動,落實『五四三』治理措施,逐漸減少重污染天氣。削減煤炭消費總量,大力推進燃煤鍋爐改燃並網,中心城區、濱海新區核心區實現無燃煤化。嚴格控制施工工地、堆場等各類揚塵污染。強化工業污染治理,防治機動車污染,大力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推進非道路移動機械和船舶的污染控制。到2020年,PM2.5年均濃度值下降25%。全力推進水污染防治。加強工業、生活及農業水污染源治理。開展獨流減河等河道污染治理,全面截污治污。實施水系聯通和生態補水工程,改善重要河湖濕地水環境。嚴格控制土壤和其他領域污染。開展受污染農田、鹽漬化土地等綜合治理與修復。加強農村環境保護。
構築綠色生態屏障。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觀念,要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重點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提昇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實施大黃堡、北大港、團泊湖、七裡海、永定河故道、潮白河等濕地修復保護工程。開展大尺度、廣覆蓋的植樹綠化,打造大綠大美生態空間。加快推進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及沿海防護林等重點工程。建設環城鎮、環村莊、沿軌道、沿公路、沿河道的『兩環三沿』生態綠廊。建設津南、北運河、東麗湖等16個郊野公園,串聯建設300公裡綠色廊道,配套設置休憩驛站,形成城市綠色休閑新亮點。
推動低碳循環發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方向。『十三五』期間本市要加快低碳城市試點建設。主動控制碳排放,推動重點領域低碳發展,推進開發區和華苑科技園國家低碳工業園區建設。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建立重點企事業單位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核查制度。開展園區循環化改造和生態工業園區建設,推行企業間、產業間、園區內循環型生產方式,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體系。打造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發展再制造和再生利用產品。加快建設循環型社會和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