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突出自主選擇實施多元評價
促進教育公平探索科學選才
天津市教研室高中部主任沈婕
天津北方網訊:近日,天津市出臺了《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改革實施方案》)以及與之配套的《天津市完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方法》《天津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三份文件,三份文件對本市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特別是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爲什麼改,改什麼,怎麼改,如何保障改革的順利實施等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爲我市普通高中即將於2017年進入的新一輪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指明瞭方向。
一、《改革實施方案》涉及的主要內容
《改革實施方案》涉及到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改進招生計劃分配方式,進一步促進機會公平。二是改革考試形式和內容,更好地引導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三是改革招生錄取機制,規範考試加分、自主招生,拓寬多種形式學習通道。四是改革監督管理機制,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加強對違法違規行爲的查處。五是啓動高考綜合改革,探索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
二、《改革實施方案》帶來的突出變化
1.強化高中學業水平考試
現行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全市統一考覈的只有“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這九科,考試成績按比例分爲A,B,C,D,E五等,但不和高考掛鉤。新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分爲合格性考試和等級性考試兩大類,而且均被納入了高校招生選拔體系。
合格性考試設置了“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通用技術、音樂、體育與健康、美術”共14門考試科目,每一名高中在校生都要參加這14門的合格性考試;考試時間分散在三年,美術、音樂、體育與健康放在了高三第一學期,語文、數學、外語放在了高二第二學期末(也可用高考成績替代相應科目的合格性考試成績),其餘8科在高一、高二全部開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考試科目,其中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每次只能報考一門,其他6門在高一至多選擇3門。每門課的合格性考試,學生一般只能報考一次,對於成績不合格的學生,再提供一次考試機會,與該科目下一次合格性考試同時進行。在成績呈現方式上,合格性考試成績只以“合格”和“不合格”呈現,不合格的比例不超過1%。
等級性考試科目採取“6選3”的形式,即學生可根據自身特長和今後想報考的高校要求,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科目中自主選擇3門作爲等級性考試科目。等級性考試只考一次,考試時間放在了高三第二學期的5月中下旬。等級性考試的成績,按照參加考試人數的相應比例,劃分爲A,B,C,D,E五等,其中A等約佔20%,B等約佔35%,C等約佔30%,D,E等級約佔15%,E等原則上不超過1%。每門科目成績又由五等細化爲21級,相鄰兩級之間的分差均爲3分,起點賦分40分,滿分100分。
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中的合格性考試14科全科開考,目的是促進學生認真學好國家規定的每一門課程,實現全面發展,避免嚴重偏科。合格性考試只設置“合格”和“不合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和考試壓力。選擇性考試“6選3”則給了學生更多自主選擇的機會,有利於促進學生髮展學科興趣與個性特長。
《改革實施方案》最大的變化就是將學業水平考試,包括合格性考試和等級性考試納入了高校選拔招生體系。其中,合格性考試的成績不僅作爲學生高中畢業及高中同等學力認定的主要依據,而且還是高職院校春季高考招生的依據之一;學生自主選擇的等級性考試科目的成績,將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是學生參加高校招生錄取的兩個依據之一。將學業水平考試納入高校招生選拔體系,與促進多元評價、弱化一考定終身等改革價值取向密切相關。一是有利於促進評價方式多元化,使高校招生對學生的評價向前延伸到高中教育過程,實現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有機結合;二是有利於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高校對學生的評價機會增加,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的學習和考試壓力。
2.重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現行高考招生錄取中,也有對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要求,但受傳統的唯分數論思想的影響和實際招生錄取中有關體制機制的制約,綜合素質評價在過去的高考招生錄取當中,其作用的發揮並不是很理想。而新的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則被作爲高校錄取招生的一個重要參考。《天津市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和以往相比有不少創新之處,在評價內容上,涵蓋了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五個方面,每一方面又列出具體的評價要點;在評價方法上,強調採用過程性評價,用寫實記錄的方式,通過若干表格,由學生自己記錄高中三年在上述五個方面的表現情況;在誠信保障上,則採取了嚴格實施程序、定期審覈公示、健全管理制度等方法確保寫實記錄的真實性。
綜合素質評價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狀況的觀察、記錄、分析,是發現和培育學生良好個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制度,是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開展綜合素質評價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品學兼優、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和培育個性特長,扭轉“唯分數論”。在新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中,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將作爲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在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招生中,綜合素質評價將被作爲選拔錄取參考,納入綜合評價內容;在高校自主招生試點以及教育部批准的高校綜合評價錄取試點中,也將被作爲報考和初次遴選的重要依據。在統一高考招生中,高校可事先對學生高中階段綜合素質評價提出要求,作爲錄取參考。
3.實施高考多元錄取
天津市現行高考錄取招生採用的是“3+理綜或文綜”模式,新的高考招生則探索“兩依據、一參考”的多元錄取機制。兩依據即依據統一高考和依據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一參考即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從2020年起,統一高考只考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其中數學學科取消原來的文理分科,從2017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年級開始實施;英語實施一年兩考,以較高成績計入總分,從2017年的高三學生開始實施。
統一高考招生錄取總成績由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科目成績和3門學生自主選擇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中的等級性考試科目的成績構成。統一高考總成績750分,其中語文、數學、外語每門滿分150分,3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科目每門滿分100分。
高校在錄取招生時,將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中,分專業(類)或學科門類提出選考科目要求(最多不超過3門),學生滿足其中任何1門,即符合報考條件,對於沒有提出選考科目要求的高等學校,學生在報考時無科目限制。
三、《改革實施方案》的突出特點
1.突出選擇性,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學校特色辦學
從學生選擇的範圍和形式上來看,《改革實施方案》使學生在升學途徑、考試科目、考試時間、考試次數和報考學校等方面都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如在升學途徑上,高中學生可以通過春季高考、統一高考以及自主招生等多種途徑進入高考學校深造。在考試科目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和對未來職業發展的規劃進行“6選3”,在學習共同知識的基礎上,有側重地投入更多的時間發展自己的學科特長,將學業興趣與未來專業有機結合;在考試時間上,學業水平考試中的合格性考試,高一高二年級都提供了8門課程考試的機會,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英語則提供了一年兩考的機會,避免了學生因一次考試失誤而造成的終身遺憾。新的高考方案對於學生來說,可以使他們“學其所好”“考其所長”“揚長避短”,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規劃學習及發展方向,有利於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對於高中學校來說,也給予了高中校在課程設置、教學安排等方面更多的自主選擇權,有助於學校的多樣化辦學和特色發展。對於高校來說,則使高校在招生模式、限考科目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自主權,有助於高校選拔適合自身培養要求的學生。
從選擇的內容和實質上來看,學生的學習從限學限考到選學選考,高中的教學從統一安排到多元設計,高校的選才從選分數到選學生,體現了對人才成長規律、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選拔與培養規律的尊重,體現了教育的本質特徵。
2.突出多元性,有利於引領素質教育,關注知行統一
《改革實施方案》在招生錄取方面更加強調評價選拔的多元性,選拔模式由單一隻看高考分數轉向了綜合考查。高校招生錄取實行“兩依據一參考”;自主招生和綜合評價試點高校還要依據學校自主考覈的結果進行招生錄取;高職院校通過春季高考招收學生,要依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綜合能力考試成績、職業適應性測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進行錄取;高職院校通過春季高考招收中職學生,要依據文化基礎成績和專業技能成績錄取。將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納入高校招生評價體系,使高校招生與學生整個高中的學習相關聯,實現了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有助於弱化一考定終身,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增加學生的選擇性,分散考試壓力,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爲高考招生的重要依據,摒棄了過去“唯分數論”的做法,從只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走向關注學生的行爲表現、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情況;從只關注冷冰冰的分走向了關注活生生人,有助於學生實現知行統一,有助於學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體現了育人與選拔的統一。
3.突出公平性,有助於促進教育公平,實現科學選才
考試選才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高考作爲最受關注的考試,對於遴選人才、改變個人命運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高考的權威性和不可替代性從根本上來自於它的公平性,因此,高考改革必須以保證公平爲前提,《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這一點。一是強調改進招生計劃分配方式,進一步推進九年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繼續實施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辦法,落實農村貧困地區招生專項計劃等,着力減少區域、城鄉入學機會的差距。二是強調要進一步改革高校招生錄取機制,首先是減少和規範高考加分,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根據教育部統一部署,取消全部7項鼓勵性加分項目,保留4項全國性扶持類加分項目,完善1項地方性扶類加分項目,合理設置分值,明確使用範圍。其次是完善和規範高校自主招生,高校自主招生安排在高考後進行,符合高校要求的學生在公佈高考成績後單獨填報自主招生志願,在本科錄取前錄取。高校要完善招生程序,合理確定考試內容和形式,規範錄取程序和要求,加強信息公開公示,確保公平公正。再次是完善高校招生選拔機制。包括完善招生章程,加強招生委員會建設,加強社會監督,建立考生錄取申訴機制,建立招生問責制等。上述這一系列舉措,有助於確保高考招生錄取的公平性,爲實現教育公平,實現科學選擇提供保障。
四、高考綜合改革對現行高中教育的影響
1.有利於促進高中多樣化辦學
本次高考綜合改革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體現了選擇性,高考改革的選擇性倒逼中學的課程也必須體現選擇性,對於普通高中學校來說,如何構建具有鮮明特色的學校課程體系,一方面爲每一位學生開設能夠促進他們全面發展的課程,另一方面爲學有所長的學生開設特色發展的課程,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此,普通高中可以以學校課程體系建設爲切入點,在國家課程的校本化以及校本課程開發上做大文章,形成特色,打出品牌,助推學生的個性發展,實現學校的特色發展。
2.有利於推動選擇性教育
學習的選擇性是高中新課改的重要價值取向和改革目標。等級性考試科目的“6選3”,將推動高中課程的走班教學,從而實現共同基礎上的有差異、個性化發展。高職院校春季高考實行“文化+技能”的評價辦法,有利於中職學校強化實踐技能培養,有利於普通高中開設職業技能類選修課程,有利於普通高中和中職教育的融通發展。對於普通高中如何走班,可借鑑上海、浙江的經驗,在“必修分層、選修分類、藝體分項”上進行實踐探索。
3.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考試方案中的數學不分文理,以及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的跨界混搭選課。一方面擴大了學生的選擇權,另一方面也有助於促進學生文科思維能力和理科思維能力的融合碰撞,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有利於實現全面發展,有助於培養富有人文精神的創造性人才。
總之,我市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既爲高中教育提供了契機,也將對學校發展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其“堅持育人爲本,確保公正公平,促進科學選才,加強統籌規劃”的基本原則以及各項具體的舉措都契合現代教育理念,符合現代教育趨勢,也將提升我市高中教育的現代化水平。我們每一所普通高中學校都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積極探索,勇於創新,努力實現多樣化辦學,通過學校的特色發展,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爲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鞠躬盡瘁。(前沿新聞記者趙穎妍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