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西門子工業4.0樣板工廠帶來制造業新趨勢
聚焦
成都高新西區天源路,西門子工業自動化產品成都生產研發基地幾乎每個工作日都會迎來訪客。這是除德國總部外唯一一家數字化工廠,被認為是展示西門子工業4.0的樣板。
前不久,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數字化工廠集團副總裁郭德輝透露,生產研發基地將獲進一步投資,預計3年內產能翻番。
在去年下發《中國制造2025四川行動計劃》的基礎上,我省計劃於近期召開高規格先進制造強省建設推進工作會,大力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率先建成西部制造強省和『中國制造』西部高地。
緣何加快建設先進制造強省?四川如何實踐?
看國際
身邊『樣板』帶來制造業新趨勢
工業4.0描繪的是這樣一幅『藍圖』:未來工廠裡,人類、工件和生產設備彼此通信,生產線將實現全面網絡化並自主控制生產過程,不僅顯著縮短研發周期、提高生產效率、提昇產品質量、減少資源使用,使經濟效益最大化,最核心的是從大規模批量生產,轉向對個性化需求的滿足。
不妨走進西門子工業自動化產品成都生產研發基地感受『先進制造業』。
生產線上的每一個操作臺上都有紅黃綠三種指示燈,綠色表示工作正常,紅色表示缺料,黃色則表示料即將用完。操作人員可以根據指示燈提示,向後端發出信號,相應的物料便會通過傳送帶自動傳送過來。通過信息和數據的交換、計算,這間3100平方米的工廠,可以實現每10秒鍾生產一個產品。倉庫中平均每天有約2.8萬個箱子在『流動』,這些箱子都可以在30分鍾內『自己把自己』送到需要的地方。
郭德輝認為,該工廠集中體現『工業4.0』理念。『數字化工廠通過人機結合,高效、優質。以擰緊螺絲為例,人的優勢在於靈活,可快速定位。電動力矩扳手,可保證達到工藝和材料要求的擰緊力矩。兩者互補便可在不增加人工成本的同時,提昇效率。』
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產品是工廠又一特點。在西門子成都工廠,每100萬個產品中約14個產品不合格。在日本和德國,即便是非常熟練的技術工人,每百萬件產品中不合格件數約為300至500個。
發力先進制造已成國際趨勢:德國推行『工業4.0』戰略,美國制定先進制造業回歸規劃,日本提出振興制造業計劃。我國也於去年發布《中國制造2025》。
推進制造強國戰略的進程中,四川也在加速實踐。去年10月,我省印發《中國制造2025四川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制造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制造業在全國的地位穩步提昇,建成中西部領先的制造業發展高地。
看國內
制造業強省科技進步需更『給力』
發力先進制造是國際趨勢,更是四川經濟發展的必然。
從全省經濟發展審視,在經濟總量躍上3萬億元臺階之後,將呈現規模繼續擴大、轉型昇級加速、創新活力增強、發展質量齊昇的顯著特征,到了由量變到質變的轉折、大省向強省跨越的積累階段。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方式轉變,是四川奮力實現兩個跨越的必須。
從制造業發展階段審視,我省制造業門類齊全、產業體系完善。但新常態下,制造業發展必須強化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推動制造業從價值鏈的低端向高端躍進和攀昇,提昇發展質量和效益。
企業和產業的發展關系更能說明問題。
一汽大眾成都工廠的焊裝車間,自動化率達54%,700臺機器人完成了大部分焊接工作。信息化也是工廠的特點。在這裡,制造一輛汽車的起點並不在工廠,而是始於消費者從經銷商訂車的一瞬間。
接到訂單,信息化管理系統通知整個工廠各個環節准備排產。同時,工廠5公裡范圍內的一個發動機廠、兩個物流中心,以及兩個零部件園區的30多家配套廠也接收到這一生產需求,開始調配零配件。
在這裡,每60秒就有一輛速騰或捷達下線。也正是由於這樣高效的生產、制造,成都工廠僅用5年就達到生產百萬臺車的目標,而長春的一汽大眾工廠用了12年。而今,一汽大眾四川汽車產量已經佔全省汽車總產量的六成左右。
看全國,浙江、山東、江蘇等東部沿海省份已經將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或制造業強省,作為結構調整的重要突破口加速推進。制造業較發達的廣東、浙江等省在去年實現經濟增速的回昇。
專家提出,沿海發達省區的經驗表明,順應經濟發展趨勢,狠抓先進制造業發展,可搶得結構調整和區域競爭先機。
看四川
依靠創新突破抓住軍民深度融合契機
與發達省市相比,我省制造業不大不強、不優不精的特征仍較突出。如何建設發力?
樣板的啟迪和借鑒很重要。與普通工廠相比,西門子成都工廠在大力使用ERP(企業資源計劃)等軟件時,最大不同是實現了所有軟件的互聯互通,以及虛擬和現實的交互。這是邁向工業4.0的關鍵。郭德輝也表示,願就推廣其生產模式與川企合作。『西門子的模式跟我們還不是完全「對口」。』四川南車共享鑄造有限公司負責人認為,西門子是用數字化工廠生產相對輕型化的數字化配套產品,並不能簡單、直接復制。南車共享就准備通過引進全球先進的自動化生產設備,用數字化、智能化方式改造傳統鑄造業。
我省也不乏本土智能制造『樣板』。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申報的彩電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是我省唯一入選工信部2015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長虹工程技術中心總經理潘曉勇介紹,長虹智能制造不僅希望提昇內部制造效率,更將消費者的需求反向考量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各環節,實現大規模個人化需求定制。
提昇制造業創新能力也是突破口。目前,我省已經依托相關龍頭企業,啟動了軌道交通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創建和四川核技術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作,開展行業內部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產業成果轉化、人纔培養等,提昇制造業創新能力。
軍民深度融合有望成為四川特色。我省獲批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軍民融合改革發展是重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是國家航空、航天、核、兵器、軍工電子等軍工和軍民結合高技術領域的重要戰略基地,軍民深度融合有望湧現出更多創新成果,提昇我省制造業能力。
技術人纔的培養也十分必須。前不久,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和四川工業科技學院簽署協議,將在德陽共建四川裝備智能制造應用創新中心,培養數字化工廠所需的技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