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於珮同志,女,44歲,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天津醫科大學代謝病醫院腎病透析科主任。1996年天津醫科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代謝病醫院工作。從醫20年,多年工作在臨牀一線,用自己無私的愛心、精湛的醫術和敬業奉獻的精神,爲無數病人解除了病痛、挽救了生命,贏得了患者的尊敬和愛戴。
一、敬業奉獻,病人心裏的好醫生
技術是醫生的生命。於珮主任常說,要想成爲一名好醫生,光有好的服務態度是不夠的,還要有過硬的技術,要有爲病人服務的本領,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多年來,她始終堅持刻苦學習,不斷創新,努力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在她的帶領下,腎病透析科醫護苦練基本功,在糖尿病終末期腎衰病人的管理方面,總結、摸索出一套科學、高效的診治流程,改善和提高了糖尿病腎衰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生存率。近年來,先後成功搶救數十例危重患者。將臨牀與科研有機結合,高度關注成果轉化。在糖尿病腎病的臨牀標誌物篩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發現了特異性高的生物學標誌物。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專業論文50餘篇,其中SCI20餘篇。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撐重點項目、天津市衛計委攻關項目等,獲得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國家發明專利1項。
二、率先垂範,同事眼中的好主任
治病救人是醫生的天職。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她充分發揮帶頭人作用,自覺擔負年輕醫生的培訓工作,把自己掌握的先進技術和經驗教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科室其他同志,並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出了一支醫德高尚、技術精湛、作風過硬的專科隊伍。“病人的事無小事”,這是她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對艱鉅、危險的工作任務,她總是以身作則,吃苦在前。對夜間突然出現病人病情變化,她總是立即自己駕車趕到醫院,積極組織救治工作。多年來,經治患者和家屬以各種方式對她進行感謝,她都一一婉言謝絕。在她的帶領下,每一位醫生、護士對待患者都像親人,救治病人不分晝夜,有時顧不上吃飯、睡覺。有一次,科裏住進了一個外地來的老人,乏力厭食明顯,腎功能嚴重衰竭,患者家屬沒有帶夠交住院押金的錢。在這種情況下,於珮主任帶領全科同志毫不猶豫,立即投入了緊張的搶救,在最短的時間內爲患者做血管插管,建立血管通路後行血液透析治療。等病人轉危爲安時,早已飢腸轆轆的大家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病人家屬滿懷感謝,硬要給大家留錢買飯,於是錢被悄悄存入了患者的住院押金。拿着住院押金條,家屬激動得不知道該說什麼好。良好的醫德醫風,營造了和諧的醫患關係,腎病透析科每年都收到羣衆送來的感謝錦旗和表揚信。
三、醫者仁心,樂於助人的好心人
醫者,既要有仁術,更應有仁心。在爲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時,於珮主任在工作和生活中,還時刻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待病人如親人,千方百計爲患者解決各種困難。對經濟困難的患者,她常想怎樣才能既省錢,又把病檢查清楚,想盡辦法開“小處方”,爲病人節省診療費用。對特別貧困的患者,她主動爲他們墊付醫療費用、購買生活必需品。對危重患者,她廢寢忘食,晝夜奮戰,全身心投入救治。2016年3月,一位已經在科裏透析治療了近10年的80多歲透析患者出現肺感染合併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她帶領科裏醫護人員連續工作十餘小時積極搶救,雖然最終因病情危重,老人不幸去世,因爲與老人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多名醫護流下了眼淚,家屬非常感動,老人的老伴因行動不便不能到醫院,特地讓子女兩次到醫院表示感謝,並送來錦旗感謝於主任與醫護多年來的精心醫治。對因患病時間較長、心理負擔較重的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主動與他們交朋友,耐心進行心理疏導,給他們的心裏點起了一盞明亮的燈。多年來,只要在腎病透析科住過院的患者,幾乎都成了她的“老熟人”、“老朋友”,找她看病、諮詢的患者絡繹不絕,使她經常不能按時下班,但她總是耐心細緻地爲每位病人“開方、解惑”。
於珮同志是個普通的醫務工作者,但在平凡的崗位上,她用自己的愛心、智慧和汗水,爲患者帶來了健康和幸福。正象她經常說的那樣,如果我們每個人能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做些小事,儘量做個好人,儘量幫助別人,這個社會就會更和諧、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