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王勇強,男,1962年1月出生,漢族,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天津市急救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科主任。兼任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天津分會副主任委員,天津市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急救分會常委,中西醫結合學會天津分會常務理事,中國醫師協會重症醫學分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研院所工作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急診分會青年委員,天津市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災害醫學分會常委,《中華急診醫學雜誌》、《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編委。被評爲2012年度天津市衛生行業人民滿意的“好醫生”,2015年度天津市有突出貢獻專家,榮獲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天津市衛生局白求恩式好醫生等榮譽稱號。
王勇強同志從醫三十餘年一直從事重症醫學專業,做一名好醫生是他不懈的追求。他時刻將“以病人爲中心”牢記心中,視工作爲生命,刻苦鑽研、精益求精;視患者爲親人,用自己高超的醫術傾心爲患者服務。重症醫學科收治的全部都是急危重病人,王勇強主任每天都與患者的生死打交道,患者的生命、家屬的期盼,讓王主任早已忘記了自我,竭盡全力奮戰在一線,每逢節假日他更是不辭辛苦,查房、會診、教學……除了完成院內醫療工作,他作爲天津市衛計委重症醫學專家,經常會被同行邀請參與各醫院重症患者的搶救會診,他總是把病人的生命放在首位,不管有多忙、多累,他都擠出時間前去會診。爲了開展新業務、新技術,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忙碌在病房及實驗室。監護室工作風險高,任務重,王勇強同志經常拉一把椅子就整夜坐在病人牀旁,觀察治療效果,監測生命體徵,不斷調整治療方案,累了就在平車上躺一會。經過多年的臨牀研究,他積累了膿毒症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等各種急、危、重症豐富的搶救治療經驗,先後開展了血液灌流、透析、濾過、血漿置換等牀旁血液淨化技術,引進了如超聲心輸出量監測、腦電雙頻指數監測、神經調節輔助通氣等多項新技術。科室對膿毒症、多臟器衰竭患者的救治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擔負着天津市及周邊地區危重病人的救治。平均年收治膿毒症、多髒衰病人900餘人,年出院患者危重症比例達78.6%~82.3%,病牀使用率81~98%,甲級病案100%。近5年來接受來自全國8個省市及本市11家醫院進修人員共計60人。開展6次省市級繼續教育,培訓500人。爲基層醫院輸送學科帶頭人和學科骨幹10人,派遣學科骨幹赴甘肅省靖遠縣人民醫院幫助組建ICU。
作爲學科帶頭人,每一次突發的災難搶救,王勇強同志都在挽救生命的第一線。在天津濱海新區“8.12”大爆炸中,王勇強第一時間被派往塘沽參與前線醫院救治工作,從泰達醫院到港口醫院,從港口醫院再轉戰到第五中心醫院,他一刻也沒有停歇。8月13日陸續有多名患者被送到我院進行救治,其中一名被國家衛計委專家組定爲危重(最重)傷員的消防戰士張超方轉入我院ICU搶救,王勇強同志從前線被抽調回來,組織患者的醫療救治工作。該傷員來院時深度昏迷,全身燒傷面積達35%,右臂、雙腿燒傷深度達III度,面部爲II度合併腎損傷、吸入性燒傷、呼吸衰竭、電解質紊亂等。王勇強組織醫療救治團隊,每天查房、會診、治療,投入了大量精力,經過40天的努力,該患者經歷了休克期、感染期後終於甦醒,燒傷創面移植皮片已成活,視力聽力完全恢復,基本康復。
近年王勇強同志引進開發7項填補天津市衛生系統空白醫療技術,發表論文30餘篇,主編著書3部,承擔、參加完成10餘項天津市科委、衛生局課題,主持完成的《“四證四法”在膿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中的應用研究》獲2013年天津市科學技術三等獎。主持完成的《膿毒症血小板減少症的發病機制探討和臨牀治療研究》獲2015年天津市科學技術三等獎。重症醫學科目前是我市重點學科,2011年獲國家臨牀重點專科建設項目。
面對取得的成績和榮譽,王勇強同志總是淡然處之。當別人表揚他時,他總是說: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他奉獻了所有的光和熱,溫暖了每一位患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