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孫莉萍,女,民盟成員,1986年畢業於白求恩醫科大學醫學系,從事臨牀醫療工作30年。2003年調入天津市第五中心醫院急救中心工作,她以良好的工作熱忱和多年的臨牀工作經驗,奮戰在急診一線,跟大家一起倒班,不辭勞苦,不計較個人得失。剛來院時正逢“非典”肆孽時期,她服從醫院領導安排作爲專家組成員進入發熱門診工作,她克服困難、任勞任怨,奮戰在抗擊“非典”一線,以高超的醫技及良好的服務理念,贏得了患者及家屬的信任,得到同事們的肯定,評爲區級抗擊“非典”先進個人。
她擔任急救中心主任10多年來,始終以院爲家,勇於奉獻,急診科是一個高風險、高強度、高壓力的學科,無論是有危重病人,還是有醫療糾紛,醫護人員被罵被打,只要接到電話就馬上趕到科裏搶救病人,處理糾紛。她關心科內每一位醫護人員的成長,給他們提供儘可能多的學習機會,並嚴格培訓考覈,使急診醫學科的搶救水平及人員素質有很大的提高,用自己的職業道德、人格魅力及精湛的醫技贏得了病人及家屬的信任,許多患者送來錦旗、表揚信表達感激之情,爲醫院贏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在技術創新方面,她率領醫護人員積極開展先進的技術項目。科室先後開展了中心靜脈壓監測,指導休克的搶救;開展無創通氣和有創通氣技術搶救呼吸衰竭病人;開展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及清理氣道技術;開展亞低溫療法進行腦復甦的治療。開通急性嚴重創傷、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腦卒中綠色生命通道,嚴格管理綠色通道流程及時間點,將患者直接送入手術室或導管室,提高救治成功率。同時到其它醫院對相關人員進行急救培訓,提高了院急救水平和在濱海新區的聲譽。
她作爲科主任,深感自己肩負的責任的重大,時刻心繫急診的發展,積極與院領導探討急診的發展前景,加強急診軟件和硬件的建設,在院長的支持下,急診科配備了多功能呼吸機、轉運呼吸機、無創呼吸機、纖維支氣管鏡、醫用冰毯機等先進的設備儀器,使急診的裝備及急救水平明顯提高,她還派一些年輕有爲的醫護人員到上級醫院學習先進的急救技術,積極開展新技術新項目,並帶領骨幹醫生參加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資質認證,6人取得ICU資質認證,爲急診科的可持續性發展儲備力量。經積極努力申請,我院急診科已經成爲急診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接收急診規培醫師;每年完成北京大學醫學部檢驗學專業學生臨牀教學及帶教任務和天津醫科大學及河北聯合大學醫學生的帶教及進修人員的帶教工作。在急診繁忙工作同時,她注重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堅持每週一次的專家門診工作,爲許多呼吸系統疾病病人解決疑難問題,耐心細緻,思維嚴瑾。對病情較重的患者,更是盡心盡力的救治,直至病情平穩。在救治危重病人的過程中,與病人家屬進行良好的溝通,無醫療差錯及糾紛的發生。
在“8.12”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大爆炸事故發生後她在得知信息的10分鐘內趕到急診科,被眼前的場景震驚,急診大廳和搶救間擠滿了傷員,傷員特點爲複合傷,主要爲顱腦損傷、燒傷、多發骨折、胸外傷、腹外傷,還有很多的碎玻璃、硬物碎片導致的扎傷、劃傷,傷員數量多、傷情重、而且集中,危重的複合傷及多發傷患者,必須在第一時間得到準確的檢傷、生命支持並迅速轉運至ICU、手術室及專科病房,這是降低傷員死亡或致殘的風險的關鍵!她沉着應對,她立即向院領導建議把行動自如的輕傷員分流出去,急診科工作重點是對搶救間內和未能進入搶救間的重傷員迅速進行檢傷分類、生命支持及快速轉運,院領導立即決定開放門急診樓2至5層的區域,迅速將輕傷員分流到各樓層進行清創縫合,利於重傷員的搶救。經過全院上下的密切配合,在近4個小時的時間內先後進入搶救間的130多名傷員經檢傷、急救處置、必要檢查,確診傷情後均順利轉運至重症醫學科、外科各專科進行手術或住院治療,爲挽救患者的生命贏得時間,在急診科“0”死亡,傷員的救治工作也得到了院領導的認可。在這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她連續奮戰了二十個小時,爲科室同志做出了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