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宋子惠,女,1968年5月生人,主管護師,現爲天津市人民醫院內鏡中心護士,曾被評爲天津市優秀護理工作者,並連續五年被評爲天津市人民醫院先進個人。
86年護校畢業的宋子惠同志,從事護理工作三十餘年,始終遵循着南丁格爾誓言,盡力提高護理之標準,協助醫生之診治,不謀病者之福利。剛入職時,作爲普通內科的一名年輕護士,她虛心向護理前輩請教,刻苦練習專業技能,並在近二十年的內科護理實踐中,熟練掌握了呼吸、消化、神內、心內等各類內科病人的護理方法,並在無數次大中型搶救中,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提升了處理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
2004年因爲工作需要,宋子惠同志進入內鏡中心工作。爲了提升外科護理能力,宋子惠同志被安排進入ICU重症監護病房短暫工作。前二十年的工作經驗讓她應對內科病人可以說是“得心應手”,但是面對手術後身上插滿了引流管的外科病人可是有點“不知所措”,但她並沒有退縮,主動向護士長提出申請,要照看術後重症病人,並虛心向經驗豐富的護理前輩請教,邊學邊做,每天一干就是十五六個小時,功夫不負有心人,她很快掌握了神經外科、胸外科、普外科、五官科等重症病人術後護理規律,成爲了一名技術過硬、業務全面的優秀護理人員,爲內鏡中心的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回到內鏡中心後,面對新環境和完全陌生的儀器設備,她那股“鑽研勁兒”又來了,爲了儘快掌握各種設備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她經常利用下班時間反覆琢磨練習,在主任、護士長的悉心指導下,她很快就能熟練配合醫生完成包括ERCP在內的各種手術治療。ERCP是一項新開展的高風險技術,不僅要求醫生技術嫺熟,護士的有效配合也是手術成功至關重要的環節,尤其是要快速準確地把握46cm的導絲方向,爲醫生贏得手術時間,避免併發症的發生。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如今三根導絲在她手中穿梭已遊刃有餘。她不顧X射線對身體的傷害,一干就是十年,披着二三十斤的沉重鉛衣,每一臺手術後都溼透衣襟。她常年堅持急診備班,不分晝夜,隨叫隨到,毫無怨言。
隨着外科學的日益發展,醫院隨後又引進了腸梗阻導管植入技術,她作爲首批學習該技術的護理人員,在技術引進初期,和醫療組經常加班加點,研究過往病例,反覆推敲,尋找更快更好的治療方法。經過幾年的摸索實踐,如今的醫護隊伍已經成爲一隻配合默契、技術嫺熟的優秀團隊。在日常護理中,她總是耐心地安撫病人及其家屬,普及腸梗阻的基本知識,詳細講解術中配合要領,打消病人和家屬的顧慮。腸道金屬支架治療後,病人常有大量糞便排出,她總是微笑着用一句“沒事”化解尷尬局面,並及時幫助患者清理乾淨。
爲了培養更多優秀的內鏡工作人員,內鏡中心每年都舉辦內鏡培訓班。作爲帶教老師,宋子惠同志將她多年總結的經驗技巧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進修學生,除了技術,她更多傳遞的是一種服務理念,她要求每一名學員都要遵照生物—心理—社會—生態醫學的護理模式,讓每一位在內鏡中心接受治療的病人,都能感到如家中般溫馨、如在旅館中舒適、如在醫院般的個性化護理,這也是醫院內鏡中心的服務理念。
南丁格爾的慎獨精神一直影響着她,讓她在平凡的護理工作中,始終努力做到最好,用實際行動履行着保護生命、減輕痛苦、增進健康的護理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