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季淑清,女,51歲,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副主任護師,現任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骨科護士長,於2016年4月赴新疆和田地區人民醫院開展幫扶工作,她在臨牀一線從事護理工作已有29年,是一名把“責任和奉獻”看得重於一切的好黨員、好乾部。
她於201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熟練掌握本職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不斷開拓創新,在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在抗擊非典危急時刻勇挑重擔,進入紅區,戰鬥在最危險的一線。2003年被授予天津市抗擊非典先進個人、局級防治非典工作優秀黨員。2008年組建抗震救災愛心病房,完成四川傷員的救治任務,獲區紅十字會抗震救災先進個人。樹立高尚的醫德醫風,自覺恪守職業道德成爲她始終不渝的追求。
一、傷員們親切地稱她爲“季姨”
2015年8月12日,天津市濱海新區瑞海物流危化品堆垛發生火災,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巨大悲情,籠罩在人們心頭……
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季淑清第一時間投入到搶救工作之中,經過連夜奮戰,傷員病情的基本穩定。而她沒有一絲懈怠,又拖着疲憊的身軀投入緊張忙碌的工作中。她所在的骨科病房當時共收治院傷員12名,傷員術後的康復成了工作的重中之重,她帶領團隊進行細緻的病情觀察、輸液換藥、喂水餵飯,用心用情去護理每位患者,當22歲的消防員戰士提起受傷的經過,她的眼中總是閃着淚花,每次換藥時,爲了減輕戰士的疼痛,她都會握住他的手,在心理上給予強大的支持,當了解到他需要吃一味特別苦的中醫時,季護士長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爲他買來巧克力,她被這些年輕的戰士親切地稱爲“季姨”。
故事雖不同,但情感同樣真摯。這樣的一幕還發生在2008年抗震救災愛心病房之中,當傷員剛到天津時,四川還時有餘震發生,傷員們除了自身的傷痛,更多的還是惦念家鄉親人並時刻記掛着他們的安危。在季護士長的安排下,傷員們每天都可以給自己家人打電話“訴說衷腸”。但細心的季淑清又發現,“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電話,讓患者多少還是有些擔心,因此爲了解決他們的擔憂,又能讓傷員能夠看到家裏的情況,季護士長就用自己的手機爲他們照照片,用彩信發給遠在四川的親人(在當時收發彩信可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在傷員的親屬受到照片後,在回覆的短信中這樣寫到:“看見您的照片了,我和媽媽放心了,您的笑容很燦爛。”
二、無悔的援疆路
2016年4月21日,她沒有一絲猶豫,帶着滿腔的熱情和厚重的責任奔赴遠在三千公里之外的邊疆大地,從此三中心人特有的敬業、奉獻精神在西部邊陲留下了深深地烙印。
她作爲掛職護理部主任,本着“結合實際,按學科需求,立足實效”的方針,以提高護理質量,改善護理服務,保證患者安全爲主線,制定幫扶目標、工作計劃。她走遍每個病區進行充分調研後,將所發現問題一一歸納彙總,提出建設性整改意見。在一個多月緊張忙碌的工作中,建章善制,完成了《緊急狀態下人力資源調配預案》,使護理人員在緊急狀態下的人員調配更加科學高效;並按照國際指南標準,規範了手術科室的術前準備,徹底解決了手術開臺時間延後的問題;對於查對制度的落實及患者安全立足整改完善;協助急診科合理配置搶救車的物品,改變了搶救物品分散放置不利於搶救的佈局,使護理質量有了很大的提升。當地醫院的醫務人員這樣評價她:“季老師管理工作高效,服務患者最有耐心,總好像有使不完的幹勁。”
三、嚴謹敬業讓她贏得讚譽
在從醫的29年裏,早晚巡視病房成了她雷打不動的必修課,與其她護士長不同,在檢查工作的同時,她更關注如何進一步赴提高年輕護士的工作質量,從而讓患者獲得最優質的護理。每天早上七點鐘,她輕聲的走進病房,走到牀旁與每位患者親切的交流、詢問他們的飲食、睡眠、運動恢復情況。在她的帶動下,全科護士樹立了“以人爲本”的服務理念,一切以病人爲中心的服務宗旨。家屬評價說:“沒想到家屬不在,你們能這麼盡心去做,我們還有什麼不放心。”出院後的患者更是用自己的方式,送上無限的感激之情,一位退休的老教師親手給護士們送來她親自編織的平安結,說“好人要一生平安”,感動的在場的醫護人員熱淚盈眶!她帶領護士真誠、負責的對待每一位患者,換來了患者與家屬的信任與尊重。季淑清經常對護士說,“只要我們對病人付出真誠與愛心,我們的工作就會得到的認可。”
四、生活中“不合格”的女兒
在工作中她踏實進取,甘於奉獻,用實際行動在平凡的護理崗位詮釋出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然而,在生活中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女兒。
2015年10月30日,是她一生難以忘記的日子!晚上8點半,拖着疲憊的步伐剛進家門,電話鈴聲急促的響起,更令她糾心的是電話另一端,84歲的老母親已經無法正常發音,喘憋症狀明顯。原來,母親知道女兒平時工作忙顧不上家,患了重感冒沒有告訴她,打電話時總說挺好,讓她放心工作,等到了實在支撐不住時才召喚女兒。當母親來到醫院時,病情已經發展到了相當嚴重的境地,雖然經過及時搶救和治療,但老人仍經受不住病痛的折磨,不久便與女兒陰陽兩隔。季淑清那種愧疚和巨大悲痛心情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她料理完母親後事,第二天就是除夕。善解人意的同事們怕她經受不住這樣的打擊,勸她休息幾天,可當她想到病房還有在院過春節的病人時,強忍悲痛毅然回到了她所日夜牽掛的患者身邊。行動是做好的榜樣,正是這平凡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影響和帶動着身邊的每一名護士,用她們的愛心和奉獻撐起生命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