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孔大陸,男,51歲,主任醫師,現任結直腸腫瘤科主任,中華醫學會、中國抗癌協會會員。從事腫瘤臨牀工作27年,能勝任肝膽胰、胃、腸及腹部腫瘤的各種手術,特別是一些多方求醫未果的疑難雜症,經過他的努力,病人重獲新生。近年來,他注重開展新技術,博採衆長,對術式踐行了多項更新,例如對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中胰腸吻合方式的改進等。同時,緊跟腫瘤外科的發展的步伐,開展了腹腔鏡手術。
在孔大陸主任身上能讓人看到行醫者的一切優秀品質。一個好的醫生,不僅要讓患者有親切感,還要讓患者有安全感。他很從容的做到了這兩點。他雖言語不多,但言必行,行必果,雷厲風行的作風贏得了患者的信任和好感。他招牌式的微笑,有天然的親切感,自然的彌合了醫患間的距離。一次查房後,孔主任剛要走出病房,一位術前的肝轉移瘤患者提高嗓門問了一句:“孔主任,我的病要緊嗎?”他迅速轉身,沒有說話,只是衝她豎起大拇指,然後轉身離去。若干天后,患者複查,坐在主任辦公室,感慨的對孔主任說:“孔主任,就是您當時的那個手勢,讓我樹立了戰勝疾病的信心!”,感激之情溢於言表,而他還是報以平靜的微笑。一個簡單的手勢勝過千言萬語,一個堅定的眼神撐起了患者的精神世界,堪稱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經典。其成功的背後,是他對自己技術的自信和對患者個體心理的準確把握。
對待不同的患者,要有不同的方式。每一位患者都希望醫生能多跟自己說幾句話,哪怕是嘮嘮家常,對他們也是莫大的安慰。曾經一位直腸癌患者,是六十年代的大學生,喜讀佛書,說話慢條斯理,每次去查房,她總歉疚地說:“孔主任,您別嫌我囉嗦,我把這段時間的情況跟您詳細的彙報一下”,然後她就開始有條不紊的敘述自己出院這段時間的病情變化,這個時候,孔主任總是靜靜的做一個耐心的聆聽者,等患者把情況都介紹完,再對她的情況及提出的問題一一作答。患者總說:“孔主任,遇上您是緣分,我每次都耽誤您這麼多時間,您分給別的病人的時間就少了,我覺得自己有些自私了”,他也很誠懇的回答:“我們外科平時太忙,手術比較多,有時候對您可能也有照顧不周的地方”,這名患者趕緊說:“主任,您真是太謙虛了,我都不好意思了”。常言說患者是上帝,對待上帝的唯一態度,不是捧,不是口號,而是誠懇的態度,他的誠懇以待,也是患者滿意之所在。
除正常的工作外,孔主任每天還要接待很多患者及家屬,一些是慕名而來求醫的,有些僅僅是來諮詢的,甚至還有的冒名打着他朋友的旗號來看病的,對這些人,他都予以耐心的迴應。他常常帶着病人,拿着片子,去其他科室找專家會診,然後告訴患者疾病的具體情況,以及後續的治療措施,直到患者滿意,再無問題爲止。他的言辭從不加粉飾,總是直言相告,事後他常自責似的說:“也不知道這樣好不好,真相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得了”,但其實也正是這種坦率,爲他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對於轉科的患者,他也常向主管醫生了解患者的情況,或者親自到病牀前問候。一次,一名膽囊癌終末期患者的愛人找到他,說患者不行了,想見見孔主任,主任二話沒說,跟着家屬去了病房,給予患者臨終關懷,走出病房,患者家屬含淚表示感謝。
作爲主診醫師,他能夠勝任何腹部的腫瘤外科手術,諸如肝、膽、胰、胃、腸等手術,並能處理疑難複雜的外科問題,獨立完成手術2000餘例。他沒有因爲自己的手術好而輕視任何一次手術,對每一例手術,術前他都要充分的評估,反覆的讀片,明確手術方案,遇到比較難的手術,他也總像解數學題似的設計手術程序,找尋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的方式。術後他還常常反思,術前的評估是否到位,術中的操作是否合理,有沒有非常規的更好的手術方式?也正是這樣謙虛的胸懷和用心的刻苦,才成就了他精湛的診療技術。
多年的出色工作,不僅在同行及患者中贏得了口碑,還多次獲得各級榮譽稱號。在繁重的臨牀工作之餘,他還注重科研,以第一作者發表的文章十數篇。完成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同時,他還積極完成臨牀帶教工作,培養帶教下級醫師29名,協助培養研究生12名,帶教進修醫生21名。經常下社區進行義診和講座。多次給研究生、進修生,護士講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