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我的沒錯
一般來說,遊客們出來玩兒一趟,怎麼着也得個兩三天的,要是趕上一個黃金週、蜜月遊什麼的,恐怕七八天的都不止了。遊客們出門在外的,衣食住行還不都得是導遊來安排,導遊是保姆。可囑咐太多了,遊客嫌煩,囑咐少了,就可能出事。
那不上次,帶團去塘沽。到了那兒,不吃海鮮算是白來一趟了。結果,吃倒是吃美了,吃完可就出麻煩了。那天午飯的時候,我就千叮嚀萬囑咐地告訴大家吃海鮮一定要吃點兒蒜喝點兒白酒,免得吃壞了肚子。當時有遊客說,吃蒜味兒太大了。我客客氣氣地說,沒事,您吃您的,我這給大家備着口香糖了。結果,還是有人沒聽我的。一個遊客拉肚子了。這一路下來,倒是把這廁所文化全都瞭解了,別的可就什麼也沒看見了。耽誤行程還算小,關鍵是遊客自己受罪。導遊是保姆,囉嗦就囉嗦了,也都是爲了大家好。聽我的沒錯。
最頭痛集合
不聽“保姆”話的人可是大有人在,有的時候真是又急又氣的。每次活動之後的集合就是最讓人頭痛的。說是兩點鐘,有人偏偏要兩點半才慢慢悠悠地出現,他不僅沒有歉意還笑呵呵地跟我說,“我一看你就是負責任的人,肯定不會扔下我們就走的。”可是,他這倒是照顧了,車上那些準點回來的人可就不願意了。司機也等得不耐煩了。我呢,又不能過於指責遲到的人,還要安撫車上的人和司機。當個導遊不容易。我們總要去討好別人,受夾板氣還得忍着。
不遵守集合時間的事,幾乎每次帶團都會發生。香山那次也是,我帶了一個40多人的團,一般光數一遍人也得有一會兒了,我也是生怕少了誰,落了誰。集合時間過了半個多小時,人還是不齊。我這遠的近的找了好幾遍,電話也聯繫不上,沒轍了,小喇叭廣播吧。一遍又一遍地廣播,說得廣播員都不耐煩了,跟我說“你來吧”。這回倒好,說得我嘴都快冒煙了。這邊當着廣播員,那邊還有任務呢,還有幾十個人在埋怨,也得照顧着。終於,人來了。看見他們的時候也氣不起來了,安全回來就行呀。
捱罵也得忍
說實在的,帶團旅遊成功與否並不在導遊,我們是很被動的,只有執行協調建議的權力。上次去青島,給遊客分房的時候,有幾個年輕的學生提出要求,要男女住宿自行安排,我就拒絕了,當時還算平靜地過去了。哪想到,吃完晚飯後,這幾個人似乎借了幾分酒勁兒,見到我之後,破口大罵。我這幾十歲的人,聽着十幾歲孩子的罵也只能忍着。後來,就連酒店的工作人員都看不下去了,出來替我說話。那次回來後,真是滿腹委屈和怨氣,但也只能和同事發發牢騷。可這事的影響絕不僅限於此,之後的很長時間裏,在接團的時候,都特發憷。
在外面掙錢,受氣免不了。可導遊三天兩頭地在外面跑,家裏可就什麼也管不了了。有一次中秋節的時候帶團,在樓下,回頭看着夜色中自家的窗戶,真是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要是趕上倪萍姐姐那樣煽情的人一說,肯定眼淚都下來了。
我們最開心的時候,就是每次和遊客們告別的時候,聽到一聲“謝謝”。那時候,心裏真是一塊石頭落了地,人也一下子像垮了一樣。回來了,大家都平安。
他事件因等遲到遊客被逼多次下跪
2006年10月5日,一個由上海出發的無錫一日遊的旅遊團裏,3名遊客臨時變卦,不願隨團同行在黿頭渚坐船,導遊小李左右爲難,既不想得罪他們,也不願拖累大部隊的行程。在3人的再三要求下,她放行了,並且約定了集合時間。下午5時,到了返程的截止時間,落下的3名散客仍未出現。幾分鐘後,見導遊沒有發車的意思,一些乘客開始坐不住了,要求給個說法。小李連聲道歉,都沒奏效。半個小時後,幾名遊客更不耐煩了,認爲小李的道歉沒誠意,好幾個中年婦女連拉帶拽地把小李趕下車,要求她聯繫旅行社,當場敲定賠償數目。這讓仍是無錫某旅遊高校大四學生的小李不知所措。爲保全自己的飯碗,在衆人的指責中她連續三次下跪求饒,懇請手下留情。3名散客傍晚6點半才姍姍來遲。返程路上,小李在一片維權聲中,顫顫巍巍地撥通了旅行社的電話,說明了情況。最後,她自掏腰包賠償了1500元,這才得以勉強過關。天津大學心理學研究所所長詹啓生:非正式羣體的心理壓力
在麗江發生的導遊砍傷遊客的事件,是一個特殊案例,是一個極端的表現和爆發。當然,不排除有其他身體上的問題,但是心理問題、心理壓力肯定是造成這個案件發生的一個因素。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壓力。壓力來自各個方面,工作、家庭、朋友等等,多種多樣。要是趕上禍不單行的時候,心理壓力就更大了。
特別是導遊這個職業,他們不僅要面對一般人所要面對的,來自家人朋友和同事這樣正式羣體的影響,更主要的是,導遊經常面對不同的陌生人羣,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就是遊客。更有別於其他行業的,導遊要與遊客之間有一個相對時間較長近距離的溝通和交流,一般來說這種關係也要維持一兩天甚至更長的時間。這種導遊與遊客之間的關係,就構成了非正式羣體的關係,陌生而又由於一個共同點而臨時形成的關係。這種從無關到有關的過程,需要一段適應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有快有慢。導遊在適應一個羣體之後很快的這個羣體又會發生變化,並且是經常處在這樣一種狀態中,心理壓力在所難免。
另一方面,旅行團的人來自四面八方,一個團裏的人員又比較多,這樣遊客之間、遊客與導遊之間,摩擦和衝突往往是不可避免的。當衝突發生的時候,勢必會給導遊的心理上帶來影響和壓力。如果這種壓力不能及時得到釋放,就會帶來一些心理問題。
但是,對於個體來說,每個人的特質是有差別的,承受能力、化解能力有所不同。有的人,把來自外界的壓力和影響不斷地積累壓制,最後到一定程度時,就很有可能以極端的方式爆發出來,給他人或是自己造成人身傷害。有的人表現出來的,可能僅僅是發發牢騷而已。
對導遊這個職業來說,來自外界特別是遊客的心理壓力要比其他的服務性行業表現得更爲突出。所以,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就更重要。
像這樣長期處於壓力下的人,一定要及時調節自己的情緒,學會去化解、去和別人溝通。另外,也可以找心理醫生來緩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