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貪便宜”觀念有待改善
“六七百元遊港澳”,稍有生活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俗話說,“羊毛出在羊身上”,旅行社團費的不足,往往通過多增加購物來彌補。當然這種情況的出現旅行社也要負責,因爲這些低於常理價格線路的推出,一定程度上誤導了一些不理性的消費者。爲了杜絕這種惡性競爭,國家旅遊主管部門曾出臺最低團費標準,但並沒有取得預期效果。所以邵經理認爲,要根本解決問題,要看老百姓到底能掏多少錢出來旅遊,旅遊者必須逐漸放棄“貪便宜”的消費觀念。
談到觀念,我們的話題自然轉到另一個遊客非常關注的問題——小費。除了基本工資、上團補貼和回扣,小費則是導遊收入的另一個重要來源。在國外,服務行業的收入主要來源是小費和佣金。過去我國視服務業小費爲“不正當收入”,對小費作出了各種限制。但實際上,小費在許多旅遊團,特別是出境團中已經存在。其實,給付小費是文明程度的體現,也是對導遊工作的認可與感謝。小費可以讓旅遊者直接給導遊服務“打分”,一定程度上“監督”導遊的工作,因而有利於導遊服務的提高。那麼是否可以推廣國外的經驗,讓小費合法化?邵經理認爲,至少目前還不成熟,因爲我國的消費者缺乏西方給小費的文化和習慣。有的遊客即使自己再富有,也不願意對導遊的服務進行“額外獎賞”。
導遊是旅遊服務的軸心,旅遊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都集中反映在導遊身上,但這並不意味着導遊要爲所有的問題負責任,導遊們有很多“委屈”。要想消除旅遊業中的不和諧音符,除了旅遊管理部門加強對導遊的監督外,更大的監督責任應該由企業承擔。此外,旅遊者應該改變傳統觀念,不能再一味追求“便宜”。只有這樣旅遊生態鏈才能得以良性循環,旅遊者、導遊和旅遊企業的利益才能都得到保證。
微利:八成旅行社處虧本狀態
在去年的全國旅遊大會上,國家旅遊局質量規範與管理司副司長薛桂鳳表示,統計結果顯示,全國1.6萬家旅行社一年的經營收入約爲1100多億元人民幣。
這些收入主要來源於國旅、中青旅等名牌大社。其餘國內80%的旅行社各項經營指標在全國平均值以下,大部分旅行社都在虧本。
增長:春節黃金週鉢滿盆溢
旅遊旺季是導遊、景區、商家最賺錢的時候,也是他們之間競爭最激烈的時候。每到黃金週各方都會使出渾身解數拉攏遊客。
著名景區的收入自然不必費心,每次都賺得鉢滿盆溢。以2007年春節黃金週爲例:海南省共接待國內外遊客85.04萬人次,同比增長6.17%。實現旅遊收入13.21億元,同比增長20.89%。三亞和海口成爲黃金週接待主力。
湖南接待遊客300.14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13.07%;旅遊總收入達14.12億元,同比增長19.72%,接待人數和收入雙雙大幅增長,僅張家界的增幅就達到了47.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