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趙洪原也許沒有多少人知道,但是說起衛津路上的“趙師傅煎餅餜子”,那可是小有名氣了,很多人都品嚐過他的煎餅手藝。今年62歲的趙洪原攤煎餅餜子已經有20個年頭了,自從7年前有了門臉以後,他的生意更是一天比一天火。他經營的時間比較特殊,是從晚上9點到第二天上午10點,一夜下來能賣400多套煎餅餜子。在營業時間裏,趙洪原幾乎沒有時間休息,前來攤煎餅餜子的顧客總是排成長隊等候。前夜,記者來到趙師傅煎餅餜子店,感受了一把趙洪原“開夜店”的生活。
前天(22日)晚上10點,記者來到位於衛津路和鞍山西道交口的趙師傅煎餅餜子店時,店外已經有近20位顧客排隊。店裏,一位年輕人正在攤煎餅的爐子前忙碌着,這是趙師傅的兒子小趙師傅。雖然店裏的兩臺空調都開着,但是小趙師傅還是不停地擦着汗水,趙師傅則圍着圍裙,幫兒子打下手,面不夠了,調料沒了,趙師傅都要忙活。
攤煎餅的手藝是和老伴兒學的
趙師傅的老伴兒呂秀珍原是一名知青,迴天津後一直沒有工作。20年前,呂秀珍買了一輛三輪車,在總醫院附近攤煎餅餜子。那時候,趙洪原所在的廠子效益也不好,他便跟着老伴兒一塊攤煎餅餜子,老伴兒白天干,他值夜班。趙師傅說:“說起來,我攤煎餅的手藝還是和老伴兒學的。那段時間是最艱苦的日子,不管下多大雨,刮多大的風,都得依然堅持出攤兒。”漸漸地,趙師傅和老伴兒的煎餅餜子攤兒成了有名的夫妻檔,很多老顧客都排隊買他們的煎餅餜子。7年前,趙師傅買下了衛津路文化村社區的一套獨單,開了煎餅餜子店。
煎餅餜子從來沒有降低過質量
自從小店開業後,原來的老顧客也隨着到這裏買他們的煎餅餜子,一傳十,十傳百,很多新顧客也慕名而來,每天一開門兒就會有絡繹不絕的顧客前來。現在,趙師傅每天能賣400套煎餅餜子。趙師傅說:“雖然綠豆、雞蛋等原材料漲價,但我的煎餅餜子從來沒有降低過質量。做生意就要注重信譽和質量,只要信譽好、質量好,還怕沒有顧客嗎?”
凌晨1點左右,小店外依然有10多名顧客在排隊。看見兒子有些累了,趙師傅繫上圍裙走過來說:“我來忙活會兒,你去歇歇。”隨後熟練地忙活起來。一位顧客說:“趙師傅有絕活兒,能同時攤兩套煎餅餜子。他家攤的煎餅餜子最好吃,我們上夜班餓了,都來這攤煎餅餜子吃。”
做生意有原則不許顧客插隊
凌晨3點,一位顧客擠到前面說:“我有急事,先給我攤幾套吧。”。趙師傅笑着說:“小夥子,那麼多人都在排隊,我怎麼能給你先攤呢?你還是排隊吧,這是規矩。”等這名顧客走了以後,趙師傅說:“我做生意有個原則,那就是不允許插隊。但是也有例外,前年冬天有位北京的顧客,凌晨1點匆忙趕來說有急事,要趕着回北京,希望能插隊攤一套煎餅餜子。我在徵求了其他顧客的意見後,給這名北京顧客攤了一套,臨走時,他給了我100元錢說不用找了。我告訴他,咱沒這規矩,我照顧你是因爲你是外地人,不是因爲你有錢。”
只要大家愛吃我會一直攤下去
凌晨5時左右,天邊已經漸漸地出現了魚肚白,買煎餅餜子的顧客也少了。趁這個時候,趙師傅和兒子開始準備上午要用的原料。趙師傅一邊忙活一邊說:“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足,雖然每天忙忙碌碌,但卻很充實。只要大家愛吃我的煎餅餜子,我會一直攤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