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房價:總體漲幅明顯趨緩 |
房價:總體漲幅明顯趨緩
2008年的房地產市場,有着讓人太多的迷惑:先有萬科王石拋出“拐點論”,後有SOHO潘石屹發出“百日劇變”觀點……觀望情緒一直在樓市蔓延。而今,“不確定性”“開發商缺錢”正成爲樓市的關鍵詞。
“鏈家地產”市場研發中心的調查表明,目前北京在售樓盤中有七成多項目在打折銷售,打折幅度一般爲九五折至九九折之間。這表明,北京樓市開始進入高位調整期。
隨着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的逐步落實,今年一季度,全國房價總體漲幅明顯趨緩,住房成交量持續下降,住房市場呈現一定的觀望氛圍。
國家發展改革委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1.8%,1月至3月環比漲幅分別爲0.3%、0.2%和0.3%,明顯低於去年月均1.0%的漲幅,今年3月份,廣州、深圳等珠三角主要城市新建住房銷售價格則呈現負增長。
“從緊的貨幣政策和央行的連續多次加息,對第二套房的限制,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加大和限價房計劃供應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對於房市的預期,整個樓市會變得有些理性。”中國社會科學院倪鵬飛研究員如是評價。
隨着政府打擊開發商囤地的力度越來越大,不少開發商也開始正視大量拿地爭當“地王”的風險。近期以來,面臨信貸緊縮形勢,開發商資金鍊緊張,北京、廣州、南京等地都出現了高地價流標的現象。
當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正由以往的“單純市場化改革”轉向市場與保障並行的“雙軌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表示,在不太長的時期內,縣級以上城市全部要建立廉租房,並做到應保盡保,繼續完善經濟適用房政策。同時規範市場,使“供”“求”兩方行爲有明晰的制度化約束。
顯然,政府建立多渠道的投融資機制,幫助中等及中等偏低收入的家庭解決住房困難,逐步形成適度、多樣、梯次供應和消費模式,比爭論房價“拐點”是否到來更有價值,人們也期待一個平穩理性的房地產市場的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