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主持人卡佛蒂辱罵華人是"五十年不變的呆子和暴徒"
『妖魔化中國』為何卷土重來專訪:西方應該支持中國改革而不是『妖魔化』中國德國《日報》:西方歇斯底裡妖魔化中國CNN們為何『妖魔化中國』?
今年3月14日,藏獨分子在西藏拉薩策劃的大規模打、砸、搶、燒事件,以及此後一次次地搗亂生事、阻止聖火的順利傳遞,震驚了世界。然而更令世界震驚,令中國人民憤慨的卻是西方主流媒體歇斯底裡、妖魔化中國的報道。西方主流媒體,包括原本很受眾多中國年輕人信任甚至崇拜的英國廣播公司(BBC)、美國有線電視網(CNN)、德國明鏡周刊等,也一次次以明顯偏頗與歪曲事實的筆墨推波助瀾,掀起了一場近幾十年來罕見的反華"大合唱"。對此,德國歐洲經濟時尚導報發表評論員文章,探討媒體公正、思考西方媒體妖魔化中國的現象。文章如下:
我們認為,真實、公正是新聞報道的生命。注重真實、調查性報道原本也是《明鏡周刊》創始人奧格斯坦堅守的准則。他不畏強暴,不惜承受牢獄之災也要捍衛媒體的真實與公正。奧格斯坦時代的《明鏡周刊》曾被稱為德國的"民主突擊炮"(Sturmgesch?tz der Demokratie)。同樣,創辦於1917年的美國普利策新聞獎也是旨在表彰最負責任的報道和最優美的文字。然而今天,當西方主流媒體用最不負責任的報道和最惡毒的文字攻擊中國的時候,我們不禁要問:難道西方新聞人的職業道德和操守都隨著奧格斯坦棺槨埋葬到西爾特島(Sylt)上去了嗎?
如果這不是西方新聞人職業操守的迷失,而是一場戲中有戲的鬧劇,那末到底有什?力量能使他們如此異口同聲,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呢?
法國《解放報》不經意間一語道破了天機。前不久,法國《解放報》竟然把聖火傳遞在巴黎受到衝擊理解為"給中國的一記耳光",這種自以為是的偏見與狂妄,盲目地以為自己是正義與真理的化身,對其他民族說三道四、發號施令的做法恰恰暴露了自殖民掠奪以來西方人的固有心態:西方世界纔是自由、民主、富強的象征,西方人的觀念就是真理,他們可彎下腰身,幫助一下第三世界的國家,然而卻不能容忍第三世界的人民平起平坐地發出自己的聲音,進而改變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由他們確立和把持著的世界秩序。因為從1840年以來,中國人在他們心目中始終是
渺小的中國人(Die kleinen Chinesen)
中國,這個東方的文明古國幾百年來曾是歐洲人神往的地方。中國人的商品和生活方式也曾經令歐洲人心醉神迷。中世紀,中國的絲綢在東羅馬帝國曾經價比黃金,因為稀少,貴重得不能獨享,人們要把中國絲和當地的貴重絲線重新紡織,纔可享用。中國的茶葉也是如此,波斯坦建於十八世紀的無懮宮有專門的中國茶亭,是當時的普魯士國王與王宮大臣品茶消遣的地方。當時歐洲上流社會對中國文化的癡迷並不亞於當今一些崇洋媚外的中國人。但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和第一個不平等的"南京條約"以後西方列強對中國開始了人類"現代史上最長期連續的系統跨國犯罪"(費正清),從火燒圓明園到八國聯軍侵華,從馬尾海戰到瓜分狂潮,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八國聯軍的機槍可以在北京街頭追殺無辜的中國百姓,列強的炮艦可以游弋在中國的內河長江,炮擊手無寸鐵的中國人民,美國的無賴可以痛擊街上無辜的華人,殺害中國的外交官員而不必擔心會受到懲罰。在中國的土地上列強用"東亞病夫"甚至可以豎起一塊"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招牌肆意羞辱中國和中國人民。他們習慣了中國人的逆來順受,忍氣吞聲,他們看慣了中國人小心翼翼地陪著的笑臉。
新中國成立以後,尤其是20世紀後半葉開始的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經濟一直保持在8%以上的高速增長。中國的富強與崛起觸動了西方列強的神經,而且中國人也在一夜之間變得不那末沈默,不那末唯唯諾諾了,而是在國際舞臺上大聲地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列強們驚詫了,錯愕了。在中國的一片趕超聲中列強們失去了以往的自信與矜持。此時部分西方媒體妖魔化中國,妖魔化中國人民,正是這一心態的反映。他們擔心中國人奪走他們手中的飯碗,他們更擔心中國文化會衝擊他們傳承了2000多年的
羅馬式思維
公元前一世紀羅馬軍事獨裁者凱撒有一句名言"我不在乎別人罵我,只要他們怕我",也就是說"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這一思維牢牢地主宰了歐洲歷史兩千年。
地理大發現之後,從十六到十八世紀的整整兩個世紀裡西歐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和英國先後向非洲、美洲和亞洲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領土擴張和殖民掠奪。其中,葡萄牙殖民者在1493?1600年間的短短的107年的時間裡,僅僅從非洲就掠取了黃金276噸,相當於當今葡萄牙黃金儲備的近一半。
而早在1776年"獨立宣言"中就宣稱"人人生而平等,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力是天賦不可剝奪"的美國卻在以後的西進運動中對印第安人進行了大規模的種族滅絕。美國西進運動中有100萬左右的印第安人被殺。後來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有句名言"只有死掉的印第人纔是好的"
再說說日不落的大英帝國,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英國海外殖民地紛紛要求民族獨立的浪潮下,為了阻止阿根廷收復被他們侵佔的小小的馬爾維納斯群島主權,1982年,英國悍然出動全國海軍武力的三分之二,組成特混艦隊遠赴南大西洋,在屠殺了上千名阿根廷士兵之後重新奪回了馬爾維納斯群島。
歷史進入了二十一世紀,雖然大炮換成了民主、獨立與人權等漂亮的字眼,但是其背後仍然是赤裸裸的羅馬式思維。2004年3月美國打著反核與民主的幌子再次入侵伊拉克。當時,德國左翼黨黨魁拉方丹對此評論說"美國以佔世界5%的人口消耗著世界20%的石油,他們通過伊拉克戰爭來保證本國未來的石油供給,我認為,這種做法很糟糕" 。
何止很糟糕,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霸權國家是愛好和平的,奉勸一個霸權國家愛好和平,無異於要他自廢武功。
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向來講求天、地、人的和諧發展。在比西方殖民者早了將近100年的中國明代,鄭和就已經率領龐大的艦隊七下西洋。英國歷史學家李約瑟研究後指出:"明代海軍在歷史上可能比任何亞洲國家都出色,甚至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國家,以致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可以說都無法與明代海軍匹敵."而中國人以當時世界上第一流的國家,第一流的艦隊航行海外並不是謀求霸權和殖民掠奪,而是同周邊的弱小國家和平共處、平等貿易。後來的史學家如此評論說:"鄭和時代的中國,是真正承擔了一個文明大國的責任:強大卻不稱霸,播仁愛於友邦,宣昭頒賞,厚往薄來"這就是仁、義、理、智、信的中國。2008年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博鰲論壇上再次向世界明確宣示了中國"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的主張。
不難想象,將來如果有一個世界第一流的強國,不去謀求自身霸權,而是匡扶正義,與所有弱小的國家和平共處,那結果必定是天下歸心,四海歸心,那結果必定是羅馬式思維的末日。
這也許是列強迫不及待地打壓中國,妖魔化中國的更深層的緣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