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這些世界名畫早已被人們耳熟能詳。但最近,這些真跡卻遭到了一位重慶美女藝術家的逼真『克隆』,而她采用的材料不是畫筆,是土豆、生姜、番茄等各類在菜市場隨處可見的蔬菜。日前,畢業於川美的桔多淇和她的作品在國內藝術市場逐漸躥紅,其創作的『豆腐蒙娜麗莎』、『姜人之最後的晚餐』已經賣到了2萬元的高價。但這樣一幅作品的創作成本不到10元。
桔多淇1996年畢業於川美,學的是美術設計。這位家在謝家灣的重慶女孩兒,曾在黃桷坪當過『黃漂』,隨後,又成了『北漂』。讓她一夜成名的,是她最近在北京舉行的名為『蔬菜博物館』攝影個展,在這次展覽上,《最後的晚餐》的餐桌變成了一塊巨大的豆腐,尤大等一乾人則是用生姜制成。而《蒙娜麗莎》更是豆腐當臉,海帶當頭發,紫菜做衣服,看上去很有意思。而這些攝影作品的素材,都是桔多淇親手制作。桔多淇在畫展上展出的都是以這些素材為元素的攝影作品,『每一件我只做了12張照片,小尺寸的畫廊定價為1880美元,大尺寸的要賣2888美元,在開展的第一天,賣出了兩幅小尺寸的。』
桔多淇說,這些作品其實是她因為無奈而被逼出的靈感,『我一直很困惑,如果要拍風景,需要跋山涉水,耗費很多時間,而且很難出好作品;拍人物又需要給對方很多錢;拍《蒙娜麗莎》這樣的名畫,很難零距離接觸真跡,拍出來也會千篇一律。』無奈之下,桔多淇決定自己動手制作素材,世界名畫於是成了她的第一件實驗品。
過程
『撿』菜拍豆腐橫行菜市場
桔多淇在產生蔬菜作畫的想法後,就開始轉悠北京的菜市場。她去買菜,看到長相怪異的生姜,眼裡就會大放異光,迅速下手,而走到賣豆腐的面前,也不說話,拿出相機就對著白花花的豆腐開拍。桔多淇說:『菜販以為是媒體搞衛生監督,嚇得不行,其實只是因為我做《最後的晚餐》的桌子需要很大一塊豆腐,我買回家也吃不完,於是就在菜市場拍了回家用電腦處理合成。』桔多淇說,她尋找原料的菜市場幾乎每一個菜攤她都『光顧』過,並且對菜市場邊角餘料情有獨鍾,甚至還會四處『撿』菜。
桔多淇偶爾也會遇到菜販刁難,不讓拍。這時,桔多淇也會掏出一元錢,賄賂菜販,偶爾也會以幫菜販拍一張很藝術的照片作為交換。到最後,這些菜販也對這個奇怪的女孩兒習以為常,任她拿著相機橫行菜市場。
揭秘
『蒙娜麗莎』可以吃保鮮期只有半天
桔多淇坦言,無論是『豆腐蒙娜麗莎』、『姜人之最後的晚餐』都是電腦合成的作品,她用蔬菜制成的只是一個大致的雛形,『沒辦法,有些菜很快就要蔫掉,我只有迅速將制作好的雛形拍下來,在電腦上加工。其實真正做的時間也就半天,而用電腦合成則需要半個月。』但她強調,就是制作雛形的過程也是非常艱難的,因為塑形非常重要。有一次,由於房間的燈光不夠亮,桔多淇只好手握菜刀,借助浴霸的強光,蹲在廁所專注地削土豆,把前來拜訪的朋友嚇得不輕,以為她是在拍《午夜凶鈴》。
這些精致的藝術品是不是可以吃?桔多淇表示,吃是絕對沒問題的,因為她沒有用顏料,就是固定也是用的牙簽,『絕對綠色環保』。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些作品半天後就會蔫掉變形,而且桔多淇的一個人生理念是『快樂和幸福都是瞬間的』,於是她會在制作完成拍照後迅速把這些作品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