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其實,早在10月21日,《泰晤士報》就曾用一個整版的篇幅刊登馬克思的大幅照片,人們向馬克思墓獻花的大照片也佔據了一個版的篇幅,配文的大標題為《他(馬克思)又回來了》。文章寫道,世界金融體系正在瓦解,資本市場不再交易,國家掌管了部分銀行的主要業務,政府擔保儲戶存款,資本家丟掉飯碗,工人失去房產,『難道這正是馬克思所描寫的時代最終到來了嗎?』
英國《論壇》周刊11月28日一期刊登了題為《<共產黨宣言>得以重溫》的文章,作者以同馬克思對話的形式介紹說:『如果我們要深刻理解當前危機與矛盾的話,現在重溫資本主義垮臺的最初預言,仍然至關重要。』
由『馬克思紀念圖書館』館長約翰卡洛與人合著的小冊子《馬克思在倫敦》近來也在英國的一些雜志上做廣告,還成了暢銷書。
在12月10日『馬克思紀念圖書館』成立75周年的紀念活動上,英國倫敦大學戈德史密斯學院政治學教授戴維麥克萊倫致辭說:『隨著冷戰的結束和人們對經濟和環境問題的關注程度不斷提高,人們對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理解也隨之更為客觀。大家已經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傳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對資本主義作出了最為有力和深刻的分析。』
借著參加紀念活動的機會,記者參觀了這座位於倫敦市中心克拉肯韋爾格林大街的『馬克思紀念圖書館』。這是一座18世紀建築風格的白色兩層小樓。革命導師列寧1902年至1903年在倫敦流亡期間,曾在這座小樓裡編輯、出版他創辦的《火星報》。
記者在列寧當年工作過的辦公室裡,看到列寧當年編輯出版的《火星報》。卡洛館長說:『這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屋,但在這裡產生的思想力量卻是無比強大的。』
『馬克思紀念圖書館』為了便於年輕人學習,還專門編輯出版了供學生學習的《資本論》簡讀本。館長約翰卡洛在紀念活動上表示,『即使現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幫助人們理解和解決金融危機上也有很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本網駐倫敦記者陳文仙何大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