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來自北川39歲的李雪松(男)與來自湖北襄樊23歲左雪麗(女)結合共同撫養4歲半李?銣。 |
|
|
|
| 來自安縣的43歲婁電工(男)和來自北川的34歲魏玉(女),在板房區相識相愛。有愛就要表達。 |
『一個遭受重大創傷的心靈需要安慰。而最好的安慰是愛。』這是23歲湖北女孩左雪麗的話。也因為這句話。她留在了在地震中喪妻的39歲李雪松身邊。不介意還沒有領證就住在一起。理由是『他4歲半的孩子要有人照顧』。但將來必須要給她披上婚紗嫁得光明正大。
不領證。這是記者近日走訪北川震後迅速重新組合起來的家庭的常態。
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經濟條件不允許。有的是覺得找個人能互相取暖比婚禮或一紙婚書的程序意義更大。有的則擔心短暫的戀愛不牢固。怕這婚結了又離。徒增傷心……
『等經濟條件好了再領證』李雪松是2007年在陝西認識左雪麗的。當時兩人只是普通朋友關系。去年5月份。左雪麗在李雪松的幫助下。到四川物色工作。
地震後。李雪松於次日下午在九洲體育館找到了朋友帶出來的4歲半的女兒李?銣。『媽媽沒了……』女兒第一句話就讓李雪松差點暈過去。妻子、姐姐、姐夫。一家七口人。就剩下父母、甥女和女兒。李雪松在震後的一個月裡幾乎把自己封閉起來。
『他是個仗義的好人。』左說。『我當時想幫他照顧女兒。順便看能不能帶他走出陰影。所以就留下來了。』也許是年齡還小。每天都呆在一起的左和李?銣很快就消除了隔閡。女兒逐漸開朗的笑聲也給李帶來信心。『男人總要有擔待』。李開始找事做。給已經一無所有的家重新積攢。
『可能日久生情吧。跟孩子也處得來。她也喊我媽。我願意繼續留在他身邊。』雖然李比自己大16歲。而且說明經濟沒有基礎不願意領證結婚。但左雪麗仍然瞞著家人。留在了北川的板房區內。『我就覺得他人好。但知道現在不是嫁他的合適時機』。『以後等經濟好了。我是肯定要穿婚紗。要嫁得光明正大』。
『行!』李抬頭笑了。『過了年北川新城就要動工建了。(我)當初自來水安裝管理的經驗就能派上用場。到時一定明媒正娶。還看能不能再要一個娃。』
震後一年將現婚姻重組高峰經濟條件是震後家庭重組的重要一環。
64歲的王興平在地震中失去了老伴。本想借著春節的喜氣。衝去半年來的晦氣。在近一兩個月內連相了幾回親。卻備受打擊。對方開門見山提出『你有多少存款』『你有沒有商業保險』的問題讓他有點措手不及。
王興平是8月來到永興板房區的。由於距離汽車站還有一段距離。他買了一輛三輪車開始載客。一天下來有六七十塊錢進賬。『可能大家都擔心生活沒有保障吧』。接連相了3個對象都未能『結對』。希望找個人能說說話、洗個衣服做個飯的王興平有點氣餒了。
『經濟條件好的會相對容易找一點』。北川縣民政部門有關人士稱。地震後預計全縣產生2000多個單親家庭。今後的一年。將出現婚姻重組高峰。
這話也得到婁電工的證實。
今年42歲的婁。在地震中失去了10歲大的孩子。老婆因為種種原因與他分手。直到遇見34歲的機械技工魏玉。纔開始振作。
『我們計劃過了春節就掛牌「新希望婚介所」。自己找到了幸福。也得讓別人一起幸福!』婁電工說。他的廣告掛出去後。每天都接到70多個電話。有外省的來找北川的。也有北川本地的。特別是越臨近春節。就越多人征婚。『我這個婚介所會免費給北川的破碎家庭找可以結合的。外省一般不接。怕騙婚的來。』
婁電工說。很多北川人經過地震的創傷。都希望找一個能相互說心裡話。能取暖的人。『但地震前很多家庭都是好好的。要一下子重組也很難。』他說。所以很多人在談戀愛。並且很快就『試著一起過了』。希望能完成磨合後纔真正走在一起。
『愛可能是最後的療傷劑。』准備來年再要一個孩子的婁電工要求記者給他倆先來張專業『結婚照』。『?嚓』過去。這個希望能帶給別人幸福的安縣男人。親了親魏玉的臉頰。感謝這個給他幸福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