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月29日,大約250萬法國人在全國約200個地區舉行罷工,要求法國政府在經濟危機中為保護工人利益做出更多努力。這是法國『20年來規模最大的工人集會』。
在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法國大罷工引起了多方關注。罷工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罷工是否會影響到薩科齊政府的社會經濟改革政策?就這些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三位專家。
Q&A
廣州日報:
此次法國大罷工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罷工原因:薩科齊改革操之過急
江湧:在法國,罷工是家常便飯,前一段時期的卡車司機大罷工就是例證。一個原因是,在西方國家中,歐洲的工會組織性比較強;而在歐洲國家中,法國的工會組織性則比較強。
近些年來,法國經常發生罷工事件,主要原因在於法國正在經歷一場經濟改革。作為傳統老歐洲的代表,法國經濟存在諸多結構性的問題,比如高福利導致一些人不願上班,經濟活力不足。
雖然同樣身為老歐洲代表的德國也在推行經濟改革,但由於德國的民族特性,其經濟狀況在歐洲多國經濟走勢低迷的情況下依然保持不錯的勢頭,罷工事件也相對較少。
不過,考慮到當前的經濟形勢,罷工改變不了經濟改革的趨勢,改變不了裁員、降薪的勢頭,工會最終可能不得不表現出更多靈活性,作出讓步。
侯力:此次罷工的直接動因是金融危機導致法國民眾的心理恐慌;政治方面的動因則是,薩科齊政府的各項社會經濟改革政策引發了民眾的不滿和抵觸;深層的歷史原因則是,法國民眾從大革命時代以來,就有一種捍衛民主的傳統,此次大罷工從巴士底獄出發,就有強烈的象征意義。
對於這樣一場大罷工,不應簡單的肯定或者否定,一方面,罷工有其合理性,另一方面,薩科齊政府推行的改革也有其必要性。
在西方發達國家中,法國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是最完整的之一,這一方面為民眾提供了完善的社會保障,一方面也使法國經濟和社會承受沈重的負擔。此次法國罷工的一大主力是法國公共服務部門的員工,而這些人也正是法國現有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因此,從制度層面上看,改革有其必然性。
但薩科齊的改革存在三方面的問題。首先,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薩科齊注重擴大投資,忽視刺激消費的做法有所欠缺,引起了民眾的不滿。
其次,身為右翼的薩科齊在推行改革時操之過急,改革政策過於激進,激化了其與民眾的矛盾;
第三,薩科齊的經濟改革碰上了金融危機,可謂『屋漏偏逢雨狂』,時機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