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搬出寧強深山 『東麗村』感恩的心
背著一百多斤的鐵床走了兩個多小時的山路,55歲的李文德有些支橕不住了,脊背越來越彎,氣喘得厲害。旁邊30歲的兒子同樣背著鐵床,同樣氣喘吁吁。
這兩張鐵床是父子倆唯一的財產了,『5·12』地震中,李文德家的三間土房全部垮塌,只從廢墟裡搬出了兩張床。
走過第三個山頭,山下,一片白色的磚房出現在眼前,一盞盞紅燈籠掛在磚房外,很是紅火。
那一片磚房將是李文德的新家。『這輩子還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太好了。』李大爺催著兒子繼續趕路。
李樹山的家正處在斷裂滑坡帶上,地震後,他們被安置到較平坦的一處山包上,整整住了三個月。『我那時候天天發愁,拿什麼重新蓋房子?』
地震後,李樹山從山上撿來木頭,搭成了一間臨時房,裡面放上帳篷,夫妻倆就住在帳篷裡維持生活。
山上166戶百姓幾乎都經歷過蓋房子的艱辛,最近的山頭也距離山下有一個多小時路程,『光沙子、水泥就得來來回回背十幾次,太累了。』
聽說天津為村子蓋好了安置點,剛開工沒多久,李樹山就跑到工地去看,還向施工人員打聽了新安置點的樣子。
『山上沒有電,老百姓一輩子住在山裡,幾乎與世隔絕。』坐著拖拉機一路上山,木槽溝村的丁書記神情嚴肅。
爺爺在山上放牛、養豬,奶奶在山下陪孩子上學,父母出去打工……這是木槽溝村山上的老百姓普遍的生活模式。家裡的生活用品沒了,老人們要走幾個小時山路下山,再坐上一小段火車,纔能到最近的集市上買點東西,再歷盡周折地返回山上。
周大爺去年年底買的小豬崽已經長到300斤左右了,往年過年,兒子打工回來,叫上七八個弟兄,一起把豬抬下山去。七八個大小伙子抬豬下山,要走四五個鍾頭。
周大爺給記者算了筆賬,生豬的價格大約三四元一斤,因為交通不方便,收豬的人要多花些路費,所以每斤少給5角錢,人家幫著抬豬,最少也要給每人買盒煙,每盒煙四五元錢,再吃頓飯,買幾瓶酒。一頭豬養到大也就400斤左右,賣豬的1000元左右是周大爺全年的收入,只能省著花。
『好在搬到山下就不用再找人運豬了,也可以多賣點錢。』周大爺說,他已經給兒子打了個電話,找好了幫手,過幾天就把豬運下去,等到了山下,周大爺就可以再多買一頭小豬崽,養大了可以多賣點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