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國家意義
科學發展觀作爲治國綱領,作爲國家的發展戰略,作爲人類進步的導向,從它誕生那一天起,就確信無疑地被認同。我們對它的文化思想與人生指導價值進行了綜合性的思考,卻發現還沒有更多的人對科學發展觀的真理、公理、正理、科學的公信作出過解釋。
真理是屬於個人的,
公理是屬於大衆的,
正理是屬於集體的。
科學是屬於大自然的,只有科學纔可以通達人類的公信,包括你、我,甚至世界所有的人。公信是人類精神文化價值的通論。如果我們能通俗地談真理、談慾望、談輸、談贏、談均衡,也就是談與人生最爲密切的話題。
一個人有了慾望,就要有實現慾望的對象和背景,加上自己行爲的結果,才能取得想要的東西。慾望的天性就是進行交往,建立行爲二特性對局,這是博弈的合作。一個人爲了實現博弈的慾望,從中找到真理,一定要知道慾望和迴應之間是一個博弈實體關係。《博弈聖經》把“識別萬物實體與性質的是與不是,定義爲知識”,這是讓我們瞭解未來粗略的圖譜。我們對博弈實體用國正論的哲學進行區分,得出的結果一定是一大半一小半。爲了免除博弈結果的另一半危險,就要用博弈知識論給決策人的行爲定性,把生物親序的本性作爲樣本,建立二特性對局,區分出哪是實體,哪是性質,這時就出現了博弈的策略。
在博弈過程中,用國正論給萬事萬物定性,就可以區分出好壞、大小、優劣等等。這種區分就是實體與性質的區分,就是博弈的知識論,也是一次創新。每一次博弈行爲的再造或合成都是一次創新,都是人類從錯誤中、從盲從中學到的藝術。一個人能用博弈的知識和科學的方式找到博弈正理,慾望中的真理就會被解析。
創新思想被歸類之後,行爲就專業化了。因此,我們再談慾望的真理,談無限的創造,談多樣性的合作,談合作產生的第三空地,也就是談社會的最小單元,它最終形成了社會實體的概念。假如我們在各行各業中掌握了合作產生的一大部分真理,並上升爲公理、正理、文明及科學的公信,這種文化的創新發展,會形成繁盛的家園。這就是科學發展觀對一個國家的社會意義。
二、科學發展觀來自真理的慾望
慾望作爲動力,在遠古就出現了。慾望在特定方向上的自信,就會出現暫時性的局部真理,真理是在某一具體事件中依賴哲學的形式在特定的局部中發生。真理在慾望中是臨時的運動,它是有慾望的人自己構造出來的,所以,虛幻的真理只屬於個人。如果真理被他人引入,也會被接受,但接受並不是熱愛,而是對博弈文化的分享。慾望被癮魂所驅動,它推動着人的感覺進入文化的中心觀念。慾望是文化的起因,在文化進程中,它似乎一直在以觀念的狀態佔據着文化的中心。《博弈聖經》中文化進程的次序是:感覺、思維、意識、觀念、主觀、理性、真理。顯然,觀念就在文化進程的中心位置。(癮魂:它是指一種非物質的像以太一樣的存在,並且充斥在細胞微粒之間。在博弈中,當各種慾望來臨時,它具體指參與人的那種無比沉重、坐立不安,身體膨脹得難以忍受的狀態,而當慾望得到滿足之後,它又會讓人感到癮魂退去時的輕鬆、虛空、愉快。)
大自然與科學發展觀同樣賦予了我們文化的中心觀念。我們在道德、規則、法典背景下表現出來的自由是一種文化,在社會的意義上發揮着每一個人的自主、自覺、自律的主體性質。科學發展觀在人們的心中,自由的可信度永遠不會消失,它會融入人們的生活並構成決策思考的一部分元素。
人類生來就喜好在慾望中尋找真理,這是生物親序防止自身衰變的本性。人類在尋找真理的短暫過程中,真理只能給人以短暫的體驗,然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博弈聖經》上說:“真理是一個觀念在個別情況下判斷中現時的體驗。真理不計後果,只表現出暫時的意義。一個個局部真理屬性的連續性,構成了真理的永恆特徵。”真理的暫時性顯現,源於大自然的秩序在偶然中愉快地放棄,所以感覺慾望中的真理對於所有人都是最爲興奮的。
公衆共同的慾望集合在一起成爲一個鮮明的實體的時候,羣體的真理、價值、道德、個性、倫理都封閉在文化進程的次序中,不斷地變異,一直向前一層層地演化成了奇特的判斷。假如在盲從中,對未來猜測的結果與幻想的目標達到契合一致時,狂歡的人羣都變成了瘋子,好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而在瘋狂世界的隔壁,在不遠的將來,就會誕生一個安靜、科學、理性的人類樂園。
幾十億人對馬克思主義的瘋狂,那是西方狂歡節的特點。現在我們用國正論的哲學看待那時人們精神的壓抑及野性的釋放,如果是在道德和規則約束之下,就是一種鼓勵的儀式,否則,就是失控的主張,成了一個狂熱的高熵混沌世界。回憶那一個世紀,西方的主義並沒有顯示什麼優勢,生物親序的人羣對發生的一切都在那裏自圓其說,所有的主張都像一位賭徒輸輸贏贏。
共產主義之花在幾十億人的簇擁下,用一百多年和全部的熱情都沒有綻開,或許人們看到那些失敗,才慢慢地肅靜下來。更多的首腦們自然地思考博弈中輸贏和人的關係,把一百多年前的西方思維和東方的仁義、道德、忠誠和執着合成之後,發現是道德與博弈的混合所創造的文明才呈現出科學發展觀的特別式樣。
《博弈聖經》說“文明的永恆、普適、唯一性就是科學”。人們終於明白了什麼是科學,並用科學作爲度量一切博弈行爲的尺子,再認識博弈實體與性質,這是未來的知識論,它會向西方哲學、西方宗教、西方思想、西方經濟學提出質疑。科學發展觀的博弈實體知識論會形成世界的博弈實體經濟學。
人們用博弈實體知識論回頭審視西方非白即黑的偏激哲學思維,用《博弈聖經》的觀點重新認識“進步”,“就是你在傳承的方向上播撒的慾望,反應在他者的思維中”,就會知道“向前”一詞的單調、偏激,它已經被“發展”一詞覆蓋了,也就是說,用“發展”來解釋人類和社會的進步會更加全面。我們長期反覆地思考之後就會發現,科學發展觀就是“一觀二論”,一觀是科學發展觀,二論是正理均贏論和第三空地論。社會進步的文明模式就是正理均贏論和第三空地論,那裏有真理存在,真理可以把人變得偉大和出類拔萃,也許這是真理的魅力,它包括在科學發展觀的承上啓下的寬泛內涵裏。
科學發展觀像是一個無所不包的宇宙定律,這並不是民族獨有的,無論誰發現了它,都會把它奉爲民族之尊。
三、任何主義的狂熱都不是科學精神
科學發展觀不是個人的理念,不同於西方唯心主義、唯物主義、非白即黑的偏激哲學,讓人無休止地在那裏糾纏。它以文化主題的形式存在着,以獨立於個人的意志存活着,並沒有給任何懷疑論者留下反面的論據。其實,任何主義都是向博弈實體過渡的風險之路。主義就是主張,《博弈聖經》曾這樣說:“××主義:是人們把主體的主張看成主題,在博弈的第三空地裏,用慾望的狂歡實驗主體、主張、主題的意義,這就是××主義。”
爲什麼沒有科學發展觀主義?因爲首腦們明白個人主義,都是歷史上的偏激產物,以前沒有任何主義成爲“文明的永恆、普適、唯一性就是科學”的先例。我們用國正論的哲學區分博弈實體的知識論,不得不思考行爲和精神、物質和精神、科學與精神之間的關係,但至今還沒有人真正對精神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釋。《博弈聖經》上說:“我們把主體的癮魂,用氣質合成的唯一個性,看成精神。”精神在文化進程中,通過感情的行爲創造,以文明的形式表現出來,供人享用,再被精神驅動成爲感情。感情總是不斷地在文化和文明之間緋徊,癮魂又會退回到原始本性的氣質中,因爲任何人都不可能一直進行文明的創造,沒有人能排除在這個情景之外。
《博弈聖經》對科學精神的陳述:“用盲從在道德與博弈混合的概念裏,執着於終極正理的唯一理性看成是科學精神。”或許人們對虛無的精神沒有興趣,還不具備認識科學的知識,至今說不清什麼是科學精神。“精神是虛無的,沒有個性,在浮淺無知的層面上自我構成,以絕妙的組合與大自然的節奏和諧”。關於人生的未來,就是一個精神的論題。《博弈聖經》中《人類未知的藍色檔案》一文中說:“精神是財富,是力量,是個人的世界。如果不談人的精神,就是不談博弈能量,生命的意義和科學的價值也就無從談起。”
四、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爲本是一個共同發展的契約
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爲本是根據生物的起源,把人們想要的東西都託付給自己的行爲,用技巧和創新聯繫起來,實現真理的慾望。
以人爲本是把每一個人作爲文化價值的主體,作爲創造萬事萬物文明的開端。人人都行動起來建立二特性對局,創造一個第三空地,在第三空地裏激起的情緒,會承載着各種奇特的想法,只要親自去嘗試,就能出現一個結果。《博弈聖經》在概言中說:“不管你是否願意要,一定會得到前所未有的那一部分。”只有用真理的慾望去創造文明,纔可以留存下來,然後用科學去度量它,無論結果如何,都是對情感的迴應,都是人生義務性的創造,都可看成是從大自然那裏繼承的哲學本性。
《博弈聖經》上說:“文化就是去掉完整性,區分出是與不是才能在文化進程中完成探索、發現、發明。”我們的行爲就像播種,即使豐產,也會有大有小,因此不能帶有個人偏激的情緒去評判它。以人爲本,無論它是什麼樣子,都不可忽視。我們看到一個家庭,一個年青的家長在外人眼裏無論多麼無能,在他幼年孩子的心中,他是這個家庭的統帥,是自己生存依賴的全部天空。以人爲本,就是用人類的情感彰顯和善、友愛和人性,共同建立我們自己的和諧社會。
自然界設計了一些偶然事件,用機會與巧合的形式分配給所有的人,因而每個人乾的事情都是由好事和壞事組成。其實,我們和大自然並不是用一樣的模式創造世界,自然是用曲線和結構創造世界,人類是用直角和弧線主觀地設計和改造世界。也就是說,任何人都是按自己的意圖,用感情的行爲、用博弈的結構、用物理的原理、用這一物改變成那一物的創作形式來創造文明。以人爲本,只要去做,就有收穫。唯獨用這一物改變成那一物的創作形式才稱其爲工作,才能預知結果。其實,人類與地球上的生物一起共同利用現有的資源,一直跟着科學發展觀這個大自然的主題式樣,走一條沒有標記的創新之路,這是人類爲了自身的生存在一直變動着。
人們每時每刻的學習交流,都是在驅逐和吸收,在大小、好壞、紅蘭兩大特性中作出選擇。人們不願固定在原來的兩個位置,而是一直在第三空地裏移動,在可見範圍內尋找對象進行挑戰,這是人類具有創新特徵的一個事實。
大自然創造着偶然讓人欣賞,
人類創造着普適讓自然同情。
大自然中偶然巧合的事情,無論是好事或壞事,都是自然中的花朵,只供人們欣賞、記憶、講述屬於它的故事。偶然又會激起慾望,讓人們從中再次提取真理,最終通過對正理特殊的信任確定下來。
行爲是精神的工具。行爲是一種計謀,大自然賦予人的行爲二特性法則,也是解決行爲核心價值的回報機制,它不由自主地選用了這大自然中唯一的博弈結構。因此,以人爲本建立的二特性對局產生了第三空地,在這裏慾望最終轉變成了貨幣,也許這才能解釋博弈實體經濟學的含義。《博弈聖經》裏認爲:“經濟學是輸贏與均衡在公共空間裏的概念。”由此看來,一切慾望的創新都是以經濟爲中心。當人們明白了行爲的經濟學意義,就會發現,行爲像是連接萬物的貨幣。正因爲行爲像是貨幣一樣的橋樑,至今誰也沒有削弱對人類的行爲及貨幣的信仰。
未來博弈實體作爲知識論的母體,它會形成科學發展觀的方法論,也會在社會上倍加崇拜和傳播。人們把科學發展觀作爲人的生存策略引入這個社會,它會滿足人們的渴望。以人爲本就是有意激發人們對未來產生博弈的動機,達到取勝的目的。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科學發展觀,它是激起慾望的精神動力,每個人都會按照創新的方式讓自己和整個社會得到繁榮。
現在的科學發展觀對馬克思的革命鬥爭思想進行了嫁接,變成了改革開放,它給人的感覺是溫柔、端莊、友善、令人欽佩。以人爲本的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背景的博弈結構,一直吸引着所有的人,用創新的智慧去工作,並遵照科學和發展的正理觀念,讓每個人在各行各業做着各自的事情。“一觀二論”作爲科學發展觀的結構命題,把正理作爲博弈行爲的最高理性,不搞平均主義,也不搞大自然的均衡,並把創造更多的物質文明先留存下來。人類根據對公正的渴望、對正理的信任、對道德的尊崇,對遺存的一部分文明成果進行統籌分配,然後根據實體規則,再持續和平地博弈,這就是正理均贏論。其實,大自然的永恆特徵就是這樣公平、公正地運行。
一個科學發展觀的時代,會把以人爲本作爲萬事萬物的開端。這個時代就是爲了一個共同進化的成長過程,與人民簽訂的一份契約。以人爲本的出現,會使當代社會達到一個全新的水平,並相應地出現複雜性。全民爲了實現慾望,避免繁鎖的糾纏,不折騰,創造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纔會有更多的安全、更多的依賴、更多的信息、更多的交流、更多的經驗,也會有更多的文明成就。一個治國主題與十多億人民迫切地達成一個龐大的發展契約,這是人類前所未有的開放。
五、西方革命鬥爭哲學是科學發展觀的草稿
人們通過反思西方文化、西方哲學、西方宗教,圍繞着西方的形而上學、唯心主義、唯物主義、民主法制和東方的仁義、道德發展成了近代科學思想。
馬克思主張的革命和鬥爭,只是一個二特性博弈結構。一百多年前的先進文化思想,只能給出社會發展的博弈結構和方向,不可能給出具體內容,因此“社會主義”一詞還是不成熟的籠統的表達。馬克思沒有解釋過什麼是科學,更沒解釋過什麼是博弈。至今,經濟學家不知道什麼是經濟學,不知道博弈的輸贏就是創新,也不知道什麼是創新的結構,更不知道科學發展觀的大道德是博弈實體經濟學。1883年馬克思去世的時候,還是油燈時代,他死後的十多年後出現了無線電,二十多年後出現了鎢絲電燈,四十多年後出現了博弈論,六十多年後出現了一臺三十多噸的計算機。這充分地說明,人類進步的歷程就是不斷創新的歷程。
科學發展觀的創新結構是把馬克思革命鬥爭的主張作爲草稿,把西方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混合起來,建立二特性對局,不難想象,它們中間就會產生第三空地,在第三空地裏交叉就是創新,它會使萬物得到繁榮和發展。科學發展觀提倡對馬克思主義進行創新,也是對社會的一切進行創新,只有“創新”二字纔是最爲風趣的表述。科學發展觀能夠成爲人類社會發展的主題文化,它不是無中生有,歷史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無中生有。科學發展觀是度量人類文明的文化法則,它從馬克思那裏繼承了幾大特徵,革命鬥爭是博弈結構,唯心主義、唯物主義是心物二元論,把它們合成之後,成爲《博弈聖經》中所說的決策粒子二特性平行法則,這是每一個人用具體的感情創造文明所使用的唯一法則。共產的概念就是我們全面地統籌均贏,馬克思提倡的真理我們上升爲公理、正理、科學的公信概念,這些在很大程度上構成了社會的主題文化。我們沒有必要從西方文化中擺脫出來,因爲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化都不是單一的,都要吸收外來文化,不斷地熔鍊創新,成爲多元文化。
純“社會主義”一詞,代表一個國家的某一制度。如果它在應用中還是牽強地表達和自圓其說,就不再通行於世界,因爲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空間概念是一樣的性質。社會是所有行爲場景的通論,任何一個二特性對局後產生的第三空地,都可看成是組成社會的最小版圖。在社會概念裏,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不是對立的。它們像在同一賭檯上的兩個賭客,各自都有各自的決策模式,雙方一會兒一致,一會兒對立,好像他們一直在糾纏、在爭吵,其實,人們並沒有更深地瞭解相對性,還不知道國正論是非絕對對立的博弈實體結構,才錯誤地將他們對立起來。一個完整的國正論結構,是博弈實體的意義。博弈實體裏有無數個國正論的結構,實際上,它們同在一個博弈實體的文化進程裏。人們總是把它們的博弈結果經過比較後,才互相論爭,互相指責,其實雙方都在自圓其說。現在人們已經給社會主義加上了特色或科學,無論怎樣儘可能地準確表達,都難以闡明寬泛的社會內容,其實在第三空地裏是一整套複雜的國正雙贏理論體系和博弈中的運行法則。讓我們先記住科學發展觀這個主題吧。
科學發展觀的結構特徵是“一觀二論”,一觀是科學發展觀,二論是正理均贏論和第三空地論。將來我們以科學發展觀建立強大的東方博弈哲學會澄清自身和他者的一切問題。博弈的哲學是當今最爲實在的輸贏與均衡的政治經濟哲學,也是未來世界上任何人都無法逃避的博弈實體經濟學。科學發展觀背後的哲學思想,可以讓更多的高官進入一個思考創新的空間。他們工作中的一舉一動,都包含了文明或野蠻的創作,也是一次次博弈或賭博的創作。博弈是陽光下的賭博,賭博是隱蔽下的博弈,博弈與賭博的區別就是一個實體法則在飛秒瞬間界定的。也就是說,同樣的事情,法定允許就是博弈,不允許就是賭博。一個高官的能力在於,他是否能遵循大自然公平、公正的法則處理一切問題。《博弈聖經》上說:“公正是非自願與高興之間的均贏。”科學發展觀模仿了大自然的運行特徵,即公平、公正而持久。所以,官員應該提高公平、公正、誠實、幽默、風趣的個人行爲層級,提高道德和博弈的水準。官員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如果用充滿哲理的語言對人民羣衆進行發起、召喚、倡導或指導,纔是機敏,有魅力,有才幹,纔會表現出學識和睿智,給別人留下的印象才意味深長。如果缺少這些特徵,就談不上博弈知識、領導能力和經濟效率。任何牽強地表達,都會顯得庸俗、單調、呆板。從一部分高官所說的大俗話可以看出,他們不讀書,不學習,缺少智慧,還達不到高級的科學理論層級。他們的博弈知識太貧乏了,也許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博弈實體,不知道實體與性質,不知道實體分離不變性的特點。那種粗略的猜測,盲人度量概念,跟着感覺走,已經落後於科學發展觀的時代要求。有些高官的行爲都保護不了自己的崇高信仰,保護不了自己的清廉,甚至已經犯下罪惡,怎麼保護國家財產,怎麼在世界上和他人博弈?
科學發展觀是治國的綱領,確切地說,它是建立在一個民族正理均贏文化大局之上的一道命令,也是建立在社會責任、理性、道德與博弈行爲之上的一道命令,在未來的高官裏一定要重點栽培。
六、科學發展觀不是崇拜和信仰,而是信仰和欽佩
崇拜和信仰是絕對的精神動力,它所激起的狂歡,會透支後代的精神資源。我要告訴你們,任何狂歡、狂熱或瘋狂都是博弈的慾望,是真理的慾望,是未來一本萬利的超前欣賞、超前光榮。所以,今日的馬克思在東方人心中的美麗也不再會有當年的狂歡,它已經融入了科學發展觀這個博弈實體的文化之中。人民對科學發展觀信仰與欽佩,是因爲它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以經濟爲中心作爲強國的根本,又代表了每一個人的心願。信仰與欽佩,不是對立的,就相當於真理與慾望,或者美麗與花朵,它會保持人民持久的精神能量。
科學發展觀是一個創新的文化,是規範道德、法則、科學與知識的博弈實體文化,它的背後跟隨着無數的信仰者和欽佩者。
崇拜與信仰、信仰與欽佩都是人生精神的議題。雖然人們都會爲真理的慾望作出犧牲,但它們有本質上的不同。第一種犧牲是以崇拜和信仰的精神,把人的單純行爲動機,遮蔽在更多不確定的真相里,如果是在這種無知和盲從中崇拜和信仰,就是無畏地犧牲 。第二種犧牲是信仰與欽佩。《科學發展觀與<博弈聖經>的哲學陳述》一文中說:“每個人都有信仰的自由,科學發展觀的正理均贏論恰好適合人類的信仰。”科學發展觀沒告訴我們去崇拜它,但我們信仰它。因爲它教我們用各種統籌兼顧和大自然的正理均贏論,在相對性中分出對錯、好壞、大小、正理與歪理等等,再用國正論的哲學在具體的事件中進行區分,從而很自然地掌握未來的博弈知識論,滿足我們所有人生存的訴求。以人爲本在第三空地裏創造文明,建立一個和諧社會,這相當於充滿香水的空間。原來這是一個國家的遠景發展規劃,是一個國家領袖的偉大奢望,現在變成了普羅大衆的素質,這就是科學發展觀時代的偉大。科學發展觀從西方文明中找到了自己未來的方向,創造了自己的文化。可以說,科學發展觀的文化是在歷史的盲從和狂熱中產生的,就像優美的歌聲是從驚恐的叫聲中產生的一樣。東方是一個大熔爐,可以熔鍊任何外來的文化,雖然崇洋媚外對本土文化有擊潰作用,但它絕不會失去自己,這是東方文化的自私,也是東方心靈暴徒對博弈行爲的自信。西方的革命和鬥爭思想已經變成了改革開放,變成了多元化合作,變成了國正雙贏理論的概念。西方空想共產主義文化已經變成了現實的公共統籌,變成了正理均贏論的概念。傳統意義上的“向前”一詞,已經變成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科學發展觀表達了人類在文化進程中的全部理性、真理、公理、正理。人們感覺到科學發展觀的主題裏面包含了自己真理的慾望,人們爲此信仰和欽佩它,併爲它作出犧牲。《貨幣的威力》一書中曾說:“正因爲我們欽佩它,才樂意服從並緊密跟隨。你和我都是一樣,也許精神是爲它犧牲而設計的。”
我們完美地用真理、公理、正理解釋科學發展觀,用正理均贏論理解科學發展觀的統籌兼顧,用第三空地論創新理論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就會明白,它最終以文明的科學與公信,以和諧的端莊與欽佩,自然地植入十多億人的文化觀念裏。那個時候,人人愛科學發展觀,真正的大科學家、大哲學家、大思想家及各領域裏的專家們,也會寫出當代經典的文章讚美它。真正讚美科學發展觀最經典的文章,都不是爲了工資和任務,而是爲了鑽研大自然爲什麼給予東方人這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