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浙江在線12月06日訊
故事,到講故事的周立波這裡,又制造出了一個高潮。
11月,靠嘴皮子吃飯的周立波在微博上發表了『公廁論』,他說,網絡是一個泄『私糞』的地方,也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公共廁所!』他的結論是:『政府若將網絡民意當真,實是一種「自宮」行為了!』
憤怒的網友繼而和周立波展開了激烈的口水戰,據說一戰之後周的粉絲暴跌20萬。
曾幾何時,微博上只不過是每個人說些不痛不癢的話,聊些不輕不重的事;但是如今,不少事件和熱點都從微博開始,甚至因為微博而改變。
微博的『微力』因為網絡幾何級數的傳播方式變成了現在無法忽視的威力。這種威力正在展現。
微博可以成名。洛杉磯的半失業作家Justin的老爸Sam,通過Twitter展現他犀利的幽默,不到一個月就走紅並被拍成電視劇。他的走紅速度是:光速!
微博可以抓人。廈門警方上月23日通過微博發布了當地一起女童被殺案的通緝令,萬人轉發後網友提供了100多條有價值線索,一周不到,罪犯被成功抓獲。
微博可以讓真相浮現。9月17日,宜黃拆遷自焚事件中鍾家的小女兒鍾如九開通微博,她發的幾十條微博被大量轉發並引起輿論關注,當天,宜黃縣委書記、縣長被立案調查,率隊拆遷的常務副縣長被免職。
微博造就了無數的『微生物』,也造就了蔚為壯觀的『圍觀』,甚至已經有學者稱,『圍觀改變中國』。
通過微博,即使『缺席』事件空間現場的我們,也能獲得時間上的『在場』權利。從接受信息到圍觀事件,再到發出抗議,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微博來介入甚至改變事件的走向。
微博的威力早在去年底就被中國社科院所關注,在其當年出版的《社會藍皮書》中,對微博的定義是:殺傷力最強的輿論載體。
和傳統的消息『先集中再傳播』不同,微博『先傳播再集中』的效果更好,因為每個微博數字化ID背後,都是一個活生生的網民。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趙凱教授稱,2010年是微博呈現繁榮景象的『元年』,引發了又一場信息革命:對個人而言,是個體、個性的放大。
2006年3月,世界上第一個微博網站Twitter問世,截至今年10月,全球Twitter用戶已達1.75億。在國內,新浪微博去年8月公測,1年多之後的現在,用戶數已超過5000萬。
微博的巨大人氣引起了商業資本的關注, 11月16日,新浪宣布聯合多方投資兩億元試水微博商業化運作。此後,搜狐董事局主席張朝陽表示,已准備6億美元介入微博,他說:『微博大戰已經全面爆發』。馬化騰也說下一步騰訊的重點將是微博。同時,中國最早的Twiiter模仿者之一飯否網在今年7月關停服務後再度解封。
微博大熱的同時,也有學者稱,微博帶來的『圍觀』效應或許也有弊端。因為圍觀者將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尋找下一個圍觀對象,並通過這種方式逐漸地改變現實社會。微博強大卻不易控制的衝擊力既可以矯正被扭曲的正義,也可以傷害遭誣蔑的群體。
但是無論如何,微博時代已經不可阻擋地到來。有人歡喜有人愁,以前池莉曾說『博客像個瘋人院』,於是她關閉博客;如今周立波說『網絡是公廁』,他被網友狠批之後灰溜溜地刪除了這條微博。
很多人說,微博是『使人獲得解放的技術』,因為所有人都獲得了屬於自己的看待世界的視角。然而這個虛擬的世界也需要規則,因為在下一次事件中,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事件的中心,被所有人『圍觀』。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