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國資委『清退令』下發8個月後,實施股權轉讓的央企屈指可數,國資委有關人士昨日對記者表示,78家央企早已上交了退出方案,多數央企的退出方式不是股權轉讓,而是完成在建項目後不再參建新項目。
有些在建項目需較長時間完成
3月18日,國資委下發『清退令』,要求78家非主營房地產的央企退出房地產市場,並於15日內上交退出方案。
從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地的央企房地產掛牌項目來看,有9宗項目掛牌,其中涉及的央企包括: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中國煙草總公司、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化集團公司、中國建築材料集團公司7家。加上之前已成功轉讓、或超過掛牌期限的有近20宗。
對此,上述國資委人士表示,央企退出房地產行業的形式較多,絕大多數並不是以股權轉讓公開在交易所掛牌,而是在完成在建項目後不得再參與新項目建設。有些在建項目的時間本身較長,完成項目需要一定時間,此外企業還要解決現有企業員工的安置問題,因此完全退出的時間可能會更長。此外那些已在交易所掛牌轉讓股權的央企下屬子公司有時也會遇到很長時間都找不到接盤者的現象。
昨日,產權界一人士也表示,產權市場不是唯一的退出渠道,甚至不是主要渠道,國資委也沒要求完全進場交易,可能協議轉讓的多一些。
對房地產市場影響很小
有業內人士指出,轉讓股權的企業多是虧損企業,真正賺錢的公司未見央企轉讓。
中石化3月底曾以1元掛牌價,轉讓旗下珠海市華瑞物業建設有限公司50%股權及1460萬元債權。中石化此後解釋稱,1元轉讓是因為該企業已資不抵債。11月29日,中國核工業集團旗下中核置業在天津產權交易所掛牌,以1.14億元轉讓福清中核置業100%股權及債權。也被指是在甩包袱。
據國資委統計,退出的78家地產業務佔整個房地產市場份額不到1%。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按照目前央企房地產板塊資產總額6607億元計算,要求清退的78家央企的房地產資產總額約991億元。這也意味著,有近千億元房地產資產滯留在78家央企內部。
上述人士強調,央企房地產企業在整個房地產行業中所佔比例很小,對於房地產行業和房價的影響並不大。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