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天津北方網訊:錯綜復雜的刑事、民事案件中,面對真假難辨的簽名、偽造得十分逼真的假印章;面對日漸復雜的高智商經濟犯罪,警方如何纔能從紛雜的賬目中揪住狐狸尾巴?
日前,記者走進了為本市執法機關大量案件提供技術支持的天正司法鑒定中心,帶讀者近距離接觸文件鑒定專家以及司法會計師,探秘筆跡、文件真偽鑒定以及警方追查花賬的臺前幕後……
案例一 9萬變19萬鑒定師讓借條『說話』
案情回放
李大明和李東是親戚關系。半年前,李東因資金周轉不開,向李大明借款,李東在李大明親自用簽字筆書寫的『今暫向李大明借款9萬元(大寫附後)』的借條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到了還款日期,李東拿著9萬元還錢時,李大明卻提出當時對方借了19萬元,並出示當初簽有李東姓名的借條。『借條』上確實寫著『今暫向李大明借款19萬元(大寫附後)』的字樣。李東當即提出異議,雙方因此發生激烈爭執。李大明一紙訴狀將李東告到法院,要求法院判令對方返還借款19萬元,庭上李東則堅稱自己當時只借了9萬元。
筆跡揭秘
關於借款具體數額,肯定有一方在說謊。至於說謊的人是誰,就必須讓這份有爭議的借條『說話』。接到法院的委托後,天正司法鑒定中心工程師小邵,立即對借條進行筆跡鑒定,以確認借條的阿拉伯數字『1』與漢字『拾』是否為後來添加。因為借條是本案關鍵證據,通常提取借條上字跡墨水成分進行比對的方法被放棄,因為它雖能鑒定但卻會對證據造成破壞。參照法院要求對借條實行無損檢驗的要求,鑒定難度陡然提高了。
鑒定師小邵首先將借條放在高倍顯微鏡下,仔細觀察借條上的字跡特征、筆畫布局是否存在異常。
經過初步觀察,她並沒發現異常,初步結論是借條應為同一人書寫。接著,她又借助『視頻熒光儀』,先後利用紅外和紫外熒光兩種模式仔細觀察,經過檢測可疑字跡與其他字跡也沒發現異常。至此,按照工作流程,他們就能得出『沒有添加』的結論。
本著對委托人負責的精神,邵工程師再次通過『光譜儀』對可疑文字進行檢測,以確定可疑文字與其他文字在筆畫成分上是否存在異常。因為不同簽字筆書寫的文字在光譜儀下,會因為光譜不同出現不同的特征峰,經過這輪檢測,小邵終於發現了借條上的破綻,得出了借條上阿拉伯數字『1』與漢字『拾』是不同簽字筆書寫,借條『存在添加』的結論。
專家提醒
書寫欠條或者借條時,布局應盡量緊湊,不要留有空隙等多餘空間,以避免原始文件材料遭篡改,引發不必要的糾紛。
案例二 老板攜款潛逃鑒定師驗出偽造簽證
案情回放
某區公安機關接到某公司員工舉報稱,到了發工資的日子,公司老板劉某卻疑似攜款潛逃。警方迅速介入偵查,很快便從公司發現了10份美國大使館簽發的中國公民因私赴美護照。經調查,10位市民均與劉某簽訂過協議,委托劉某以該公司的名義替他們辦理簽證,他們每人向劉某交納15萬元的服務費。這10份赴美簽證的真偽成了為此案定性的關鍵證據。
於是,警方將這10份簽證送到天正司法鑒定中心,要求鑒別其真偽。
揭秘文件鑒定
經邵工程師的初步檢驗,她發現與以往鑒定的假簽證有很大不同。這次送檢的美國『簽證』印刷精美,圖案有明顯的立體感,顏色層次分明,底紋與人像上的波浪線均清晰、連貫。在文檢儀紫外熒光模式下,圖案有正常的熒光反應。與同版真簽證比較,沒有發現明顯差異。然而,借助高倍立體顯微鏡,小邵終於發現了蛛絲馬跡。在高倍立體顯微鏡下觀察,真簽證上方印有的彩色波浪線是采用縮微印刷技術,由凹凸的英文字母組成。然而,此次送檢的這10份『簽證』上面的彩色波浪線均為實體線條。此外,鑒定專家對送檢簽證的背膠進行成分檢驗後發現,其成分與同版簽證存在很大差異。由此,專家認定這次送檢的10份美國簽證均系偽造。最終,警方將涉嫌詐騙的劉某抓獲歸案。
專家提醒
專家提醒市民,辦理出國簽證不要圖省事兒,不要輕信他人,一定要委托正規的出國中介機構辦理相關事宜,以免上當受騙,遭受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案例三
一千萬變五千萬
會計師查出黑幕
案例回放
某控股集團(公司)董事王某意外發現,他們控股旗下,在深交所上市某公司的2500萬份原始股被出讓,但集團公司沒有召開董事會,他懷疑存在黑幕。市公安局經偵總隊接報後,迅速委托天正司法鑒定中心對這家公司財務狀況展開審查。
揭秘花賬內幕
司法會計師劉曉莉審查某控股集團(公司)賬目後,發現2500萬份原始股出讓期間,相應會計科目餘額未發生變化。她又發現某控股集團往來科目中『其他應付款』發生匯入金額5000萬元,在『投資收益』科目中卻顯示出讓2500萬份原始股出讓後,收益竟然為零。
很快,劉曉莉發現與控股集團無任何業務聯系的某科技公司,一個月內分五次支付給某集團公司5000萬元,收據上寫明資金用途卻是『購股款』。當時市值8.5元的某原始股竟被以2元賤賣,而控股集團公司並未獲益。劉曉莉還發現該集團匯入的5000萬購股款沒在企業賬上停留,而是迅速被劃撥給集團所屬的某全資子公司。核查全資子公司賬目後,會計發現了端倪。原來,在控股集團董事長劉明授意下,全資子公司拿出1000萬匯給劉明親戚開辦的某科技公司,再由後者以購股款的形式匯給某控股集團,接著某控股集團再將這1000萬劃歸子公司,然後再循環往返4次,1000萬購股款搖身一變就成了5000萬。然後再用這5000萬『購得』2500萬股原始股。劉明因涉嫌犯罪受到了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