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 醫院本來是救死扶傷的,但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卻先後診斷結果不一,切除闌尾後病人病情沒有好轉,再次手術後病人死亡。按說此時病人家屬想要討個說法並不為過,可剛到醫院門口,就被突然從醫院衝出來的上百人圍毆。
【現場】醫院門口百人群毆昨天上午,都市頻道接到熱線電話稱,在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門口有人被打傷,據說打人者有上百人。如此猖狂的行徑惹了眾怒,現場群眾還拍下了打人視頻。
當記者趕到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時,幾名被打者仍舊躺在地上,其中一名男子傷勢嚴重,他身穿白色孝服,雙眼緊閉。旁邊有兩人不斷輕撫他的胸口說:『毀了,不中了,快!快去醫院!』有圍觀者上來幫忙掐人中搶救。後來,男子漸漸蘇醒。
被打者家屬說,有上百人對他們拳打腳踢,而他們毫無招架之力。
一名圍著黑白格子圍巾的被打者家屬稱,是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派的人對他們進行毆打的。『李院長說打死他,打死了請客!』這名被打者家屬如此形容當時的情形。
【講述】 有人現場拍下視頻隨後,一個熱心人向記者提供了一段視頻資料,是當時打人現場的錄像。提供視頻的人說,當時還有一名市民,在拍攝現場視頻時,也遭到了毆打。
在這段視頻資料上,記者看到一群穿著深色衣服的男子,對幾名身披孝服的人又推又打。突然,一名身披孝服的男子被打倒在地,但那群男子圍上來對他又踢又打,口裡還喊著:『打!打!』
現場有不少人圍觀,有路人從自行車上下來觀看。一名圍觀的市民也被這群人誤打了,被打者氣憤地說:『醫院的人打我……』
【原因】 切除闌尾致人死亡後來記者了解到,被打者的母親在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接受治療時死亡。
2010年8月19日,被打者的母親呂秀英住進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入院時診斷為急性化膿性闌尾炎,醫院對她進行了闌尾切除手術。
誰知手術後不久,呂秀英就出現了腸?等並發癥,隨後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又組織專家對她進行了第二次手術。『她是腸炎,醫院一直按壞疽性闌尾炎來治療,導致引起並發癥。第二次手術時不顧我母親的身體狀況,導致膽紅素不昇反降,使病情雪上加霜。最後把我母親直接推向死亡。』被打者說。
呂秀英死後,她的家人多次找到院方討要說法,但醫院一直未給答復。『通過正常渠道向醫務處、法制辦、院領導反映,達30多次。院領導多次連門都不開,我們萬般無奈,通過焦作市醫學會做了醫療鑒定。』呂秀英的兒子說,鑒定結果是一級甲等醫療事故。
當呂秀英的家人拿著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再次找到院方時,醫院相關負責人仍閉門不見。27日上午,他們再次來到醫院,就發生了被打的一幕。
【醫院】 不知道有人被打在打人現場躺著的,還有一名被誤傷的市民,額頭上還有一處滲著血。這名市民說:『醫院衝出幾百號人,圍著人家(患者家屬)打,我從這裡路過,我在拍攝(現場)呢,他們把我的手機搶過去給摔了。我過去拾手機,他們就跺我、打我。』
隨後,記者來到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的醫務處。
醫務處一名工作人員抽著煙搖著頭,表示不知道誰打的人。『你們要驗傷,就通過公安部門或保衛科。』對此,一名目擊群眾說:『看見好多人從醫院裡衝出來,就打開了。』
醫務處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不僅不知道有人被打一事,連呂秀英的醫療事故他們也不知情。『你得讓我們醫院有個時間准備一下。』醫務處一名戴眼鏡的工作人員說。
呂秀英的兒子說:『醫院這個冷漠的態度讓患者家屬寒心。生命是最寶貴的,我沒有想到我失去母親了,又遭此厄運。』
【幕後】醫院打人肯定不對都市頻道記者劉劍說,昨天上午她接到線索,得知是醫患糾紛,仔細查看線索發現,這起醫療事故已經由相關部門鑒定過了,醫院仍然不解決問題,還打了死者家屬。
『不管怎麼說,醫院是治病的,打人肯定不對。』劉劍說,而且打人現場還被目擊群眾拍了下來。
劉劍說,接到線索,從鄭州趕到焦作花費一個多小時,但到了現場,還有被打者躺在地上,其中一人還昏迷不醒,被打者的遭遇讓人同情。『老百姓維權真的不容易,他們通過正常途徑找相關部門,卻一直得不到說法。來到醫院門口,卻又被打了。他們其實只是想引起大家的關注,希望能給他們一個說法』。
醫院的職責從『救死扶傷』變成『致死打傷』了?
醫院本來是救死扶傷的地方,醫生被人們稱為白衣天使。然而,在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發生的這一幕,卻讓人非常遺憾。
出現醫療事故或許不可避免,就連神醫華佗恐怕也不能保證,診斷不出任何差錯。
問題的關鍵是,出了醫療事故後,應積極協商解決,逃避和拒絕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患者被治死了,家屬本來就很傷心,言語和行動可能會出現過激的地方,但醫院應該有理解和寬容之心。家人死了,還不允許人家悲傷嗎?
現在,家屬不僅沒有得到合理的說法,反而遭受毆打,這遭遇不僅讓家屬寒心,也讓其他市民寒心。說不知有人被打,說沒人去打人,試問有什麼人、有什麼理由從醫院衝出,去打死者家屬?
醫生隊伍裡就算有害群之馬,不能憑著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去救死扶傷,去給群眾的健康帶來保證。但最起碼不能誤診治死了人,還要把家屬打一頓吧。(東方今報記者劉劍記者邱延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