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1年3月6日,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舉行記者會,主題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全國政協委員李德水。
3月6日上午10時,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記者會在人民大會堂三樓大廳舉行,主題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厲以寧、陳錫文、李德水、王金祥、王欽敏、楊凱生、王文彪出席並回答記者提問。
[李德水]剛纔講到擴大內需,轉變發展方式從哪些方面入手,這個問題也是非常大的,我想粗略的點點題,談幾個方面。
第一,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長率年均7%。這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中國經濟到了『十二五』就沒勁了呢?不是。如果按照過去那麼乾,10%都是可能的,為什麼要強調這個7%呢?我的理解,這就是體現了『十二五』期間我們要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經濟效益,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上面來,要把發展和所得的成果更多的用到民生上來的這種堅定的決心。『7%』標志著『十二五』期間絕不能再以犧牲環境、過量消耗資源為代價來換取高速增長,不能再盲目地鋪攤子,要防止在地方上把『十二五』規劃的發展目標層層加碼的現象,要把『十二五』規劃落到實處。不追求高速度不等於可以輕松一些、可以偷懶一些,絕不是這樣。相反,堅持科學發展,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增長的質量效益,建設『兩型社會』,需要我們下更大的苦功夫,做更深入、更艱苦的工作纔能夠做到。
第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要靠科技進步,要增強科技創新的能力。
第三,擴大內需,轉變發展方式一個重要的切入點在哪裡呢?我認為應該是理順收入分配關系,這是一個重要的切入點。我研究分析了近十年,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外貿出口額、固定資本形成、最終消費、企業利潤,以及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的倍數關系,各增長了多少倍。從這裡面可以看出一個情況,增長倍數最低的是城鄉居民收入,其次是最終消費,這反映了我們的經濟結構和收入分配的結構,也說明在社會財富的分配中,比較多的以利潤的形式流向了企業,以稅收的形式流向了財政。居民收入本來增長不多,由於社保體制還不完善,居民消費有後顧之懮,所以又把很多錢存在銀行,儲蓄的增長倍數也是很高的。企業和政府就利用利潤和稅收以及居民的儲蓄存款大量增加投資和發展生產,增加出口,這成為長期以來我國經濟保持強勁增長的一個重要特點,或者說是一個重要的動力。這種形式和發展方式,也可以說是我們發展方式的一個基本特點。
『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了『兩個提高』,即:努力提高勞動者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兩個同步』,即: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這『兩個提高』、『兩個同步』非常重要,我理解是『十二五』期間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舉措之一。
這裡面我建議,『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這個提法還要考慮到,重點應該向中低收入居民方向傾斜,叫『努力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因為不同收入的居民本身差距就很大,基數很懸殊,如果所有居民都按同一個比例增長,就必將使收入差距過大的矛盾更加惡化。所以在政策設計上要做好低收入群體的保障,調節過高收入者的收入,做大中等收入階層的隊伍,按照國外的話來說,就是要做大做強中產階級。這樣我們社會從消費能力來說就會大大提高,擴大消費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第四,擴大內需的主攻方向是農村。在過去十年中,我國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也是進一步拉大的,去年有所縮小,整個十年是拉大的。中國農村戶籍人口8億多人,他們的收入和消費水平比較低下,當然這也正是我們增加消費、擴大內需的潛力所在。深化農村改革,努力轉變我國的農業生產方式,轉變發展方式,我們更多的看到大家提到的是工業、二產,其實一產轉變發展方式的任務相當繁重。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十二五』期間的一項重大任務。
在歷史上每當緊要的關頭,我們黨都會把目光投向農村,農村成為中國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成為開啟未來的一把鑰匙。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去農村找到了革命的基礎;改革開放開始的時候,鄧小平也在農村找到了發展的源泉;在發生全球金融危機的今天,我們要著力擴大內需,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同樣需要到農村去尋找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的動力。我們的未來在希望的田野上。
第五,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我們的三產比重太低,這也說明我們的潛力巨大,也是提高生產率、調整結構、擴大就業的重要領域。
第六,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按我國目前的城鎮化水平和發展速度,要達到發展中國家城鎮化率目前的水平,至少需要30年。也就是說,通過加快城鎮化,我們就可以保持中國經濟至少在30年左右繼續平穩較快發展。但是,我們一定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大城市不能夠無限的擴張了,城市病已經很多了。要大力發展中小城市和鄉鎮,並且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機地結合起來。
第七,整頓市場經濟秩序。轉變發展方式,擴大內需,如果市場經濟秩序不解決,我看危害極大。要規范市場行為,食品安全沒有保障,還怎麼消費呢?市場經濟的靈魂是『誠信』二字,要提高違法和喪失職業道德的『犯罪』成本。市場經濟絕不是無法無天的經濟,絕不可以昧著良心、不擇手段去牟取暴利,而首先是法律經濟,必須在法律框架和商業道德的約束下,通過正當的手段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我覺得整頓市場經濟秩序、規范行為是保證擴大內需的重要條件。
第八,要完善乾部政績的考核制度,增強『忠職』意識。我們各級乾部乾工作到底為了什麼?不是為了個人的昇官,而是真正為人民辦事。昨天總理深情地說,我們的權力是人民給的,我們一切都要為人民服務。如果這個問題解決好了,我們轉變發展方式也就有了重要的保障。
第九,堅持改革開放為動力。擴大內需也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也好,都要堅持改革開放,把一切阻礙我們前進的不合理的東西、一些體制上的毛病改掉,虛心學習國際上一切先進的經驗。我相信『十二五』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擴大內需一定能夠取得一個大的進展,取得很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