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文物』交易市場
文物藝術品收藏,在當今社會日益成為熱潮。對於廣大收藏愛好者而言,文物藝術品的真偽誰說了算?一些拍賣公司、藝術品鑒定公司的鑒定專家出具的鑒定證書能否證明藝術品的真偽?如何規范藝術品鑒定行業?
在今年的中央電視臺『315晚會』上,曝光了一些拍賣公司、藝術品鑒定公司,為了賺取高額鑒定費,把低廉的現代工藝品『鑒定』成是有巨大收藏價值的文物。節目播出之後,在業界引起了強烈反響。有的『鑒定家』被相關機構除名。 『鑒定證書』大多不可信『目前很多拍賣公司和大多數藝術品鑒定公司,是沒有鑒定資質的,具有文物藝術品拍賣資質的拍賣公司也沒有開展對外的經營性鑒定業務』。中拍協理論宣傳部副主任歐陽樹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目前的文物鑒定主要分為國家鑒定和民間鑒定兩大類。像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只有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等國家相關機構的專家,只為文物系統內部、司法、海關等機構進行鑒定纔具有文物藝術品鑒定資格,但這些機構的專家是不對民間藝術品做鑒定的。』因此,民間的鑒定行為更多的是民間自發的行為,在鑒定人及鑒定機構資格方面缺乏法律的規范。
記者日前在北京琉璃廠一條街走訪時發現,『藝術品鑒定』機構隨處可見,一幅假畫拿到某『權威』鑒定機構買個『鑒定證書』,身價可翻10倍。在北京潘家園古玩市場的二樓,很多藝術品門店都聲稱可以開具『鑒定證書』。
『所謂文物鑒定專家的興起,可謂與古玩收藏行業的火爆相生相伴,各種名目的鑒定中心掛牌而出。從事多年文物相關工作,或經常混跡於古玩市場和經營古玩生意的人士見多識廣,自然成為藝術品鑒定行業的中堅、藝術品鑒定市場的寵兒。』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研究院高潤祥告訴記者。
『真正懂行的人購買文物藝術品從不看鑒定證書。』文藝理論學者徐文景博士告訴記者,『但現在收藏愛好者真正懂行的人不多,盲目相信一些所謂名家出具的鑒定證書,這是造成藝術品鑒定證書泛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