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日前一則有關“信用卡不設密碼更安全”的網絡傳言引發了網絡上下的人們對“密碼疑雲”的熱烈討論,有關信用卡信息安全的話題再次處於風口浪尖。適逢今年中消協確定的年主題爲“消費與安全”,針對人們關注的信用卡安全問題,本報記者連日進行了深入的調查。
“不設密碼安全說”不準確
日前,網上爆料稱,沒有設置密碼的信用卡更爲安全,原因是一旦信用卡被盜刷,設密碼持卡人負全責,沒設密碼銀行則可負責賠償。記者對此說法到本市多家銀行進行了覈實。業內普遍認爲此說法不甚準確。
據一家大型國有銀行信用卡部負責人介紹,他們看到網絡所說的所謂“安全”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財產安全,而是指在信用卡被盜刷後持卡人轉由銀行或商家承擔更多的責任,這只是持卡人規避責任的技巧而已。而實際操作中,客戶本身對信用卡安全也有責任。遺失或發現信用卡被盜刷後,不論是否有密碼,客戶必須及時與銀行聯繫說明情況,否則也會被認爲“未盡到妥善保管”的責任。同時,在國內的消費環境下,銀行人員在爲客戶辦理信用卡時一般都建議使用“密碼+簽名”的方式,如其不用密碼被盜刷的風險更大。在賠償方面,銀行還有很多免責條款。例如保障時間方面,多數銀行鍼對掛失前48小時內的交易,部分銀行保障掛失前72小時內的交易。
記者調查中發現只有少數股份制銀行在失卡保障服務細則中承認對僅憑簽名交易的信用卡能賠償,而且每年最高賠償都有限額。
刷卡消費基本沒人覈對簽名
而憑簽名刷卡狀況如何呢?記者日前在本市多家超市和便利店進行信用卡刷卡消費時,均沒有收銀員詳細覈對信用卡簽名。只有在一家推出持信用卡消費打折的餐館內,收銀員不僅仔細覈對了簽名還把卡號和持卡人姓名記錄下來。一些市民表示,他們刷卡消費時,基本沒有遇到收銀員認真核對持卡人在刷卡單據上的簽名與信用卡背面的簽名是否相符的情況。
據一些業內人士透露,由於零售商家的收銀員培訓水平參差不齊,確實存在收銀環節安全隱患。有的商家不提供移動刷卡機具,服務員直接取走客戶信用卡到收銀臺結賬,其中也會存在一定的“前後臺”銜接的漏洞。
反盜刷多方應各盡其責
今年中消協確定的“消費與安全”年主題包括保障消費環境安全,以維護消費者長遠利益。一些維權人士認爲,各方應該重視持卡消費環境的安全,保障持卡人的長遠利益,而不是過多糾結於賠償責任分擔的細則,畢竟事前防範風險是首位的。
一些法律和金融業內人士指出,保證金融交易安全是各方的共同責任。銀行應加快銀行卡“反盜刷”技術的研究推廣,並提高網上銀行等新興服務方式的安全保障;持卡人應提高防範意識,注意保護好卡片信息和密碼,謹慎選擇網上交易對象;其他交易方也應積極參與銀行卡支付安全環境的建設,推出多重防範舉措及推動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在正面力量的引導下,各方都不支持所謂的規避責任的技巧,而是攜手推動消費環境的改善。本報記者劉英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