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抗日外交九烈士”因最近的一次清明公祭而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當時,“九烈士”之一朱少屏烈士的兒子朱康生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記者從朱康生那裏瞭解到,在天津,還有一位“九烈士”的後代,她就是卓還來烈士的女兒卓以佳。因爲身體原因,已經73歲高齡的卓以佳未能參加此次公祭。昨日,記者隨朱康生之子朱唯真一同登門,向老人介紹了此次公祭的情況。
3歲時被關進日軍集中營
年過七旬的卓以佳老人,面目清癯,一頭銀髮。因爲腿部安裝了人工關節,老人行動不甚自如,需要藉助工具,此外右耳有些背,其他情況良好,特別是思維敏捷,表達清楚,記憶力超羣,說起往事,老人不勝唏噓。
卓以佳老人的父親卓還來畢業於燕京大學,後被派往距離菲律賓不遠的北婆羅洲山析根任領事。1942年,日軍攻陷北婆羅洲,中國領事館人員被捕。卓還來被關進集中營,妻子趙世平及女兒卓以佳、兒子卓以強被關押到婦女集中營。當時,卓以佳三歲,弟弟卓以強才半歲。
在集中營中,卓還來仍然堅持參加抗日活動。1945年7月3日,日軍投降前,將卓還來殺害,當時他年僅33歲。後來,卓還來與此前被日軍殺害的駐馬尼拉的8位中國領事一同被稱爲“抗日外交九烈士”。
卓以佳跟母親、弟弟一同被關在集中營里長達3年半,一直到抗戰結束才得以恢復自由。
到南開讀書覓得終身伴侶
從集中營出來後,趙世平與兒女取道菲律賓回到北京,投奔卓以佳的外祖父。
此後,同樣畢業於燕京大學的她將一雙兒女託付給妹妹,自己漂洋過海去謀生,後來考入聯合國任職,並定居美國,老人前年去世,享年96歲。
1957年,18歲的卓以佳考入南開大學化學系,並在這裏遇到了一生的伴侶紀柱。二人從南開大學畢業,雙雙分配到天津化工研究院工作。紀柱在學生時代就知道卓以佳是烈士的女兒,一生對她敬重有加。由於弟弟卓以強後來移居美國且一直沒有子女,卓以佳和紀柱商量後決定,他們的一雙兒女都隨母親姓卓,以紀念英年早逝的外公卓還來烈士。
退休打“洋工”後回津定居
退休後,卓以佳前往美國打了10年“洋工”,回來後便和老伴定居在中嘉花園漪水苑。老人家裏裝修得並不豪華,卻十分整潔。客廳的櫃子裏,擺放着不少照片,其中就有卓還來烈士的遺照。
卓以佳的老伴紀柱告訴記者,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就託同事打聽到南京菊花臺九烈士墓復建的消息,於是第一時間帶着妻子兒女到南京祭拜。此後多次公祭,他都出席了。
今年年初,卓以佳的頭頂長了一個不小的腦膜瘤,雖然是良性的,但因爲壓迫運動神經,導致行動不便,也很危險。3月1日,她在環湖醫院接受了手術,半個月後出院,又轉到中醫院進行康復治療。今年清明公祭時,卓以佳仍在恢復期,因而未能成行,便拜託在南京的表哥前往祭拜。而此次記者和朱唯真的到來,讓老人瞭解到更多公祭的細節,彌補了她未能親自到場祭拜先人的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