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天津北方網訊:昨天,“揭祕運河古船——張灣明代古沉船發掘公衆開放周”活動在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拉開帷幕。在博物館門前的小廣場上,工作人員爲張灣2號明代沉船室內考古發掘現場搭起了臨時展廳,觀衆可以進入古沉船的二次考古發掘現場,與神祕的考古工作“零距離”接觸。
在展廳內,長達十餘米的古沉船被鐵架安置在展廳中央,考古隊的工作人員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現場發掘工作。記者在現場看到,滿是泥沙的船身上佈滿了印有編號的標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20個標籤標註的是文物出土的位置,“每一處標籤都代表着一件文物從這裏出土。”
在展廳的另一側,已經在沉船中“沉睡”了數百年的金屬物、陶器、瓷器被整理好放在五個玻璃展櫃和一個鐵製展架上,供市民參觀。
此次發掘工作考古隊領隊盛立雙告訴記者,到目前爲止,發掘工作基本順利,但工期完成至少還需要兩到三週的時間。等出土文物接受整理研究後,將會逐步向市民開放。
雖然天氣炎熱,但得知沉船已經運至天妃宮博物館的市民還是絡繹不絕地來到這裏一睹古代沉船的“風采”。據介紹,從昨天上午開始,這個臨時展廳內就一直處於飽和狀態,每一位身着工作服的考古工作者身邊都圍聚着不少市民,興致勃勃地觀看考古發掘,並不時向工作人員詢問發掘工作的進展情況。住在博物館附近的市民張大爺對發掘工作十分關注,他說:“沉船運過來的當天我就知道消息了,這幾天每天都會過來看看。”他還把5歲的外孫女帶到了展廳,“近年來,這麼大的考古發現在天津並不多見,今天又是現場發掘,我就想帶孩子來看看現場,增長見識。”
在臨時展廳外側,工作人員還佈置了《張灣明代沉船考古發掘紀實圖片展》,用圖片、文字等形式向市民全面展示了此次工程的進展。(記者張帆見習記者翟志鵬攝影趙建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