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人類已經跨入21世紀二十年代,作爲自然科學的分支醫學毫無疑問又跨上了一個新的高峯,開始在人文的視角看當今醫學,對於個體生命的關照、對患者的關懷,近來呼聲越來越大,實際上卻在“技術至上、市場導向”的大環境中慢步緩出。

8月5日,天津市首屆雙心醫學論在天津天士力會議中心舉辦,該論壇由胸科醫院主辦,我國著名心臟專家樑萬年、胡大一、於欣、劉梅顏、叢洪良及澳大利亞心血管病專家林延齡教授做了現場報告。

王一方教授一針見血揭示現代醫學現狀,當代社會技術統治醫學,疾病被通透的探究,精細的處置,而痛苦卻被無情的漠視,甚至被徹底的遺忘,醫學的科學性,技術性與人文性、社會性被深深地肢解了,真理與真諦,正確與正義發生了衝撞,於是引發了人們對醫學職業價值的懷疑,反思與批判。

雙心醫學實際爲心理心臟病學,是心身醫學的一部分,目的是探討心理疾患與心臟病的相關性,即研究人的情緒與心血管系統的深層聯繫,以及探討這些心理、精神疾患對心血管疾病的轉歸的影響。

由於技術崇拜和市場經濟的衝擊,心血管病發展發生嚴重干擾出現了一些不健康現象。
樑萬年、胡大一、於欣教授積極倡導並推進的“雙心醫學”在國內開展五年之久,相當一些如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等心血管學科開展了雙心門診,並以此校正學科方向,帶動學科發展,促進學科進步,收效顯著,爲心血管事業的將來指明瞭方向,奠定了基礎,邁開了堅實的第一步,成爲人民健康事業和醫療改革的一部分。
受中國醫師協會、全科醫師分會指派並授權在本市組建“雙心醫學”專家指導委員會旨在集合各心血管學科(醫院)的有識之士,聚全市同仁之力打造“雙心醫學”平臺,共同探討和研究心臟病的二級預防與心臟病康復爲主要內容的心血管學科發展方向,爲病患解難,爲百姓解憂,爲政府分責,爲醫改助力。(記者趙首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