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雷鋒把吃的分給戰友。(來源:工人日報)
珍貴鏡頭定格『好人雷鋒』形象
雷鋒做好事,並不願意透露自己的姓名。好在季增在運輸連找到幾個『臥底』,這纔隨時能夠掌握雷鋒的行動,抓拍到不少珍貴的鏡頭。
一天,聽說雷鋒正在宿捨補襪子,季增連忙趕去。每年領新軍裝時,雷鋒總是少領一套,為的是給國家節約一身衣服。平時剛發的新襪子,雷鋒也常常送給戰友穿。眼下,他正在一針一線縫補的這雙線襪子,已經打滿了各式各樣的補丁,看不出原來的模樣。季增眼睛一熱,把這一幕永遠留在了底片上。
又一天,雷鋒一大早就挑著糞筐走出營房。季增趕緊帶著照相機跟了上去,拍了幾個雷鋒到郊區撿糞的鏡頭。早晨光線暗,再加上一層灰蒙蒙的霧,膠卷衝出後曝光不足,季增白跑了一趟。第二天早晨,雷鋒又背著糞筐來到三營馬廄後面的糞堆旁,馬糞蛋上掛著一層白霜。雷鋒撿糞的影像,就這樣被守候在那裡的季增定格了下來。
在季增的記憶中,雷鋒從不亂花錢,破了的衣服總是補了又補;他做了一個『節約箱』,裡面裝的全是些破銅爛鐵、牙膏皮螺絲釘;他把食堂掉的飯粒撿起來,送到連隊的豬食缸裡;拉水泥時遺撒在車廂裡的水泥粉末,他一點一點掃起來,竟然足足有500多公斤。
至今流傳的還有這樣一組畫面,雷鋒正在給醫院的傷病員送月餅和苹果。這組照片的拍攝者,也是季增。
1961年中秋節,運輸連發給每位戰士4塊月餅和幾個苹果,大家吃得津津有味。雷鋒沒有吃,小心地用紙包起來放進挎包。身邊的戰友好奇地追問究竟,雷鋒悄悄地說:『醫院的病床上還躺著許多傷病員,他們為建設社會主義負了傷,我想把這些月餅送給他們。』
第二天早上,聽到消息的季增趕到運輸連,雷鋒已經開著車拉糧去了。到了宿捨一看,牆上的挎包不見蹤影。季增靈機一動,乾脆直奔雷鋒常去的撫順西部職工醫院,擺開了『守株待兔』的姿態。
等了一個小時,雷鋒背著挎包的身影出現了。季增藏在暗處,抓拍了一張雷鋒走進醫院的背影,跟著一起走向病房。看到季增,雷鋒挺吃驚:『你來看病嗎?』季增搖頭,雷鋒無可奈何地笑了起來。
進了病房,雷鋒從挎包裡拿出月餅、苹果和一封慰問信,拉著患者們的手:『這是我的一點心意,希望你們早日治好病回到建設崗位上去。』
這個場景,就這樣定格在季增的鏡頭中。
這一年的冬天,部隊進行野營拉練,每天行軍近40公裡。對於平日開車的汽車兵來說,這是很困難的一次考驗。第二天行軍結束,許多人腳上磨起了泡。
晚上,疲憊不堪的雷鋒撂下背包,馬上幫助房東挑水、掃院子、撿柴燒水。
房東大娘越看越喜歡這個小戰士:『看你燒火的樣子,在家一定是個勤快孩子,常幫媽媽乾活吧?』
雷鋒回答說:『我的爸爸、媽媽、哥哥和弟弟,在舊社會都被地主、資本家、日本鬼子給折磨死了,我是個孤兒。』
聽了這話,大娘抹起了眼淚。雷鋒忙說:『大娘,您別難過,苦日子已經過去了,現在我是一名解放軍戰士,往後的好日子還長著呢。』
天還沒亮,部隊又出發了。山越爬越高,路越走越難,體弱的戰士漸漸落在後面。雷鋒擔任全連的宣傳鼓動員,又要站在高處說快板,又要領唱歌曲鼓舞士氣。即便這樣,他還想著幫崴了腳的戰友背背包,搶過體弱戰士的槍扛在自己肩上。途中休息,他還主動為大家讀報,組織學習《愚公移山》。
50年後,季增又讀起《雷鋒日記》。每篇日記都很短,非常朴實,常有充滿哲理的句子。這些文字,難免被那個年代的政治語匯所包圍著。但是,撇開諸多政治氣候的印跡,依然洋溢著的卻是一個年輕人噴薄欲出的青春激情。他通過一件又一件小事,一次又一次思想斗爭,鼓勵著自己在理想的天空盡情翱翔。
雷鋒留下的所有影像中,幾乎每一張照片都能從他的臉上看到陽光。助人是陽光的,這種陽光灑在心中就是快樂。正是這種發自內心的快樂,超越了『一輩子做好事』的艱難。這種快樂不僅屬於雷鋒,甚至產生出穿越時空的力量,讓我們在50年後的今天同樣深深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