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莫言在獲獎消息正式宣布後結束了他的“隱身”生涯。昨晚9點55分,央視《新聞1+1》欄目中,主持人白岩松在最後三分鍾,直播連線了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
白岩松:得知獲獎後,心情如何?
莫言:無所謂是否會獲獎,本來也不值得特別興奮,半個月來網絡的爭議,讓我有些麻木。
白岩松:在宣布獲獎結果的夜晚,您不在北京或瑞典現場,而是選擇回到山東高密老家,是在躲媒體嗎?
莫言:不是。每年秋收的季節,我都會回老家寫稿,與父老鄉親生活,感受有激烈變化的鄉村生活和農民心態。記者們的辛苦和職業精神,讓我欽佩和感謝。
莫言:接下來我會接受些采訪,參加部分社會活動。但這只是一個獎項,不代表我就是中國最好的作家。我很幸運地獲獎,但心態是關鍵,頭腦要清楚。因為作家最重要的是作品,是對社會生活的關注、對土地的熱愛,保持忠誠的寫作態度和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作風。
目前,我手頭正在准備有關戰爭、家庭問題和話劇、戲曲劇本的創作,部分已准備素材,部分剛開頭,部分已寫三分之一。
白岩松:您今年57歲,此次獎項來的時間,恰處您人生創作的中間時段,它會否打亂接下來的創作計劃?
莫言:這兩位大師的創作風格給我較大的影響,讓我開竅,懂得作品可以這樣寫。我的作品《生死疲勞》,與中國民間故事密切相關,評委會的頒獎詞表述出了我的創作特質,但若要全面概括,這兩句話還不夠。
白岩松:評委會將您與馬爾克斯和福克納聯系在一起評價,頒獎詞是否落後於您的前行?
莫言:不管怎樣,感謝這塊土地,感謝父老鄉親,沒有這塊土地,這些鄉親,也不可能有我這樣一個作家。我在這裡有成長的親身經歷,很多小說的原型就是我的左鄰右捨。所以,沒有我的這片土地,沒有我的鄉親,就沒有我這樣一個作家。
鄉親們的反應我倒沒有特別關注,或去詢問。可能會有人感興趣,會有人知道,高興的,但也不至於會特別關注吧。
白岩松:這塊土地是不是你最該感謝的?鄉親們聽到獲獎消息後的反應如何,您有沒有注意到?
白岩松:回到家鄉,心情會不會很平靜?
莫言:我的家鄉是個小城市,沒有北京那麼大而人多。回來後,我在自己的小房間可以安靜地讀書、寫作。
白岩松:為什麼沒有去瑞典領獎?瑞典方面有沒有與您的溝通?
莫言:瑞典領獎得到12月。之前沒有任何消息和我溝通。
白岩松:此次獲獎,是否會影響您今後的發展?
莫言:接下來的文學路,我將按照既定的方向前進,繼續站在人的角度,關注和描寫人的生活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