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天津北方網訊:長期以來,很多老年市民的理財“法寶”就是儲蓄和國債,而近來部分銀行鍼對老年市民的理財需求,推出了“養老”理財產品。但在市民眼中,這類“養老”產品與其他一些低風險的理財產品相比,並沒有太多的“養老”特色。業內人士表示,老年市民理財也不必侷限於此。
“養老”產品定位“穩健”
爲應對理財市場的激烈競爭,近年來許多銀行不斷細分市場,針對“小衆”的需求推出了不同的理財產品。由於大多數老年市民的理財渠道比較侷限,一些銀行就打出了“養老牌”。有統計數字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市場中這類“養老”產品已有將近30款。
據瞭解,這類“養老”產品主要投資於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因而風險較低。比如一家股份制銀行在今年6月推出的一款“老年客戶專屬產品”,投資對象就包括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銀行存款、債券回購、債券遠期以及高信用級別的企業債、公司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資產支持證券、次級債等,並通過信託計劃投資於可轉換債券、可分離債、交易所債券、銀行存款等。該行對這款產品的風險評級確定爲“穩健型”。
另一家股份制銀行則直接將“養老”的字眼加入了理財計劃的名稱。該行目前已推出了三款“養老”理財計劃,第一款產品風險評級確定爲“謹慎型”,而隨後陸續推出的兩款產品則都確定爲“穩健型”。
“養老”特色不太鮮明
“前幾年女兒說想幫我買一份養老保險,後來一諮詢,人家說我這個年紀再買養老保險已經不划算了。”今年已經年過六十的王先生說,“那天聽說銀行賣‘養老’理財產品,我就很感興趣。”
但在仔細“研究”過後,王先生卻感覺這類“養老”產品也不過如此,和其他低風險的理財產品相比並沒有太大區別。“我以爲‘養老’理財產品是保本的,但看到產品說明上寫的還是‘非保本浮動收益類’。另外,這類理財產品的期限也有點兒短了,要是能‘細水長流’就好了。”
據瞭解,王先生所說的那款“養老”產品是由一家股份制銀行發售的,而該行今年以來已發售過三款“養老”產品,其中第一款產品是“保本浮動收益類”,隨後發售的兩款產品都是“非保本浮動收益類”。三款產品的理財期限都爲1092天,存續期間每91天爲一個投資週期,每個投資週期計算一次收益,並在當期終止日支付投資收益,投資者可以在規定的交易時段進行申購或贖回。另一家股份制銀行發售的一款老年客戶專屬產品也是“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期限爲125天。
老年投資放寬眼界
雖說有了專門的“養老”理財產品,老年市民理財也不必侷限於此。銀行發售的保本理財產品、黃金定投,以及國債、利率上浮的中長期存款等,都可供老年市民配置理財資金時選用。
據瞭解,有些銀行會定期發售一系列理財期限不等的保本理財產品,這類產品投資於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雖然可能收益水平比高風險的理財產品略低一籌,但勝在本金有保障,而這一點是許多老年市民最看重的。
黃金一直是許多老年市民眼中“壓箱底的寶貝”,也是抵禦通脹的“利器”。黃金定投作爲一項長期投資,可以平滑金價的起起落落,享受黃金在較長時間內的穩步升值。
國債以其省心、省力的特點,以及較高且穩定的收益率,在以往的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是老年市民的投資首選,甚至是“唯一”的投資品種。而在存款利率允許上浮以後,有的中小銀行將存款利率“上浮到頂”,在這些銀行辦理三年期或者五年期的儲蓄,到期收益與購買國債相比已經相差無幾。新報記者王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