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日前,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初步確定今後4年投入1.5萬億元重點建設10條產業鏈,以進一步壯大全市產業規模、促進產業聚集。除物聯網雲計算、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本市近年來致力發展的新興產業之外,最關乎民生的“綠色食品”也位列其中,並將被打造成爲千億元產業鏈。本市綠色食品生產的現狀如何?日前,記者來到其中的兩家企業,探訪了這裏的綠色食品生產線。
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構建優勢產業的產業鏈,可以發揮產業鏈的倍增效應,有利於壯大產業規模。目前擬構建的10條產業鏈,規模將從現在的1.2萬億元擴大到2016年的4萬億元,倍增效應達到1比3.3。其中,將把本市的綠色食品產業鏈打造成獨具特色的產業鏈,達到千億元級別。綠色食品產業鏈未來四年計劃總投資600億元,利用港口優勢,建設我國北方最大的糧油綜合加工基地,形成年產1000萬噸油脂的加工能力,並向上遊拓展,鼓勵企業到海外和外省區市建立糧油種植基地,到2016年,實現產值3000億元。
體驗1 印尼棕櫚果變身食用油
生產加工全程 人與油“絕緣”
相對於豆油,人們對於棕櫚油感到有些陌生。但在生活中棕櫚油幾乎無處不在:人們喜愛的休閒食品——薯片、餅乾、方便麪,其原材料中棕櫚油必不可少;還有頗受天津人喜愛的炸糕、麻花,也是因爲棕櫚油而具有酥脆的口感和清亮的顏色……在本市就有這樣一家以棕櫚種植、加工、生產爲特色的油脂企業,棕櫚油貿易佔到國內市場份額的16%,甚至還在印度尼西亞擁有了總面積8.4萬公頃的4個棕櫚種植園,形成了集油料作物種植、油脂加工、港口物流、糧油貿易、油脂產品研發、品牌包裝油推廣與糧油產業金融服務爲一體的全產業鏈。日前,記者就來到這家本市食品企業“走出去”的代表——聚龍集團,瞭解了其油脂產品的生產流程,高度的自動化和對食品安全的嚴控令人印象深刻。
現場 四個員工就能操作九層車間
記者走進聚龍集團位於天津保稅區的分提加工基地,從很遠處就看到四十餘個高聳的儲油罐,來自印度尼西亞等地的棕櫚“毛油”從天津港入關後,就將進入這些油罐中,等待華麗轉身,變爲金燦燦的成品油。走進廠區,除了幾輛運輸毛油的車輛,整個廠區顯得異常安靜。集團工業總經理助理王志剛告訴記者,棕櫚油生產全過程已實現自動化,整個9層樓的分提精煉車間只需要4至5名員工在中控室內進行電腦操作即能完成。
記者在車間內看到,油液要按順序流入一系列油罐,經歷養晶、過濾、脫酸、脫脂、脫色、脫臭等工序,過程中既要經歷高達200多度的高溫,又要經歷冷卻結晶,製作工藝十分複雜。值得一提的是,棕櫚油提煉過程中不需要依賴化學藥品溶劑,充分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從車間內生產出來的成品油,輸送到分裝車間。在分裝車間,油脂將在“十萬級”空氣淨化度的車間內進行自動灌裝,自動封蓋,又在機械手的操作下自動裝箱。記者發現,從毛油送至基地到成品油產品封箱,人基本不可能接觸到油本身,充分保證了食品安全,而該公司的生產方式也使得整個加工過程井井有條。根據產品包裝上的條形碼,還可以追溯到成品油生產加工的每個環節,甚至瞭解到一桶油的原料油產自印度尼西亞或馬來西亞的哪個種植園。目前,聚龍集團天津生產基地已具備日生產4萬箱、年生產1200萬箱棕果油的產能。
未來 繼續擴充海外棕櫚園面積
同大豆類似,棕櫚油原料價格完全與國際接軌,它的期貨價格走勢也以大豆爲參照。不同的是,棕櫚樹在國內沒有大規模種植的條件。而種植園的利潤卻是最豐富的,能佔產業鏈2/3左右,越往下游,利潤空間就越窄。2006年,聚龍集團響應農業“走出去”戰略,在印度尼西亞中加裏曼丹省建立了第一個棕櫚園。至今,該集團已經在異國他鄉開墾荒地2.4萬公頃,種下了320萬棵棕櫚樹,擁有了5000多名海外員工。2011年種植園產果5萬噸,壓榨毛油1萬噸,今年則計劃達到產果15萬噸,壓榨毛油3萬噸。此外,聚龍集團還計劃在當地建立從種植到包裝油產品的整個產業鏈條,並在10至15年內將棕櫚種植園面積擴充至規模水平,每年生產數百萬噸棕櫚油。屆時聚龍集團將成爲中國真正掌握上游原料的企業,在更大程度上保障與服務民生。集團也以其良好的全球表現成爲本市食品企業中“走出去”的卓越代表。除了在國外,聚龍集團還在江蘇省靖江市設有生產加工基地,產品供給國內華東市場,與天津總部形成呼應之勢。 體驗2 麪包變身俄羅斯民族飲料
異國飲品 原味進津
招商引資、爭取好項目來津“落地”,是本市發展食品工業以及綠色食品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隨着本市區域優勢的逐漸顯現,不少外省市知名食品品牌落戶天津,也讓津城百姓一飽口福,嚐到了很多地道、新鮮的特色食品。風靡俄羅斯的“格瓦斯”與德國啤酒、美國可樂、保加利亞布扎一起被譽爲“世界四大民族飲品”。2011年8月,天津秋林格瓦斯食品有限公司帶着這個具有百年曆史的品牌產品落戶寶坻區,今年3月開始試生產。
日前,記者來到秋林格瓦斯位於寶坻區節能環保工業園區的生產基地,“這種飲料真的是通過‘大列巴’麪包生產出來的嗎?”成爲記者最爲關心的問題。公司品控部經理劉海江將記者帶到麪包烘焙車間,看到一塊塊剛剛烘焙完成、塊頭超過盤子的深黃色麪包整齊地擺在案子上,這就是“大列巴”麪包了。劉海江告訴記者,“格瓦斯飲料正是通過‘大列巴’麪包磨成粉末後,經過特殊工藝釀造出來的,麪包製作過程是格瓦斯飲料生產過程中唯一一個需要人工處理的工藝,因爲這確實是機器代替不了的。”記者品嚐了“大列巴”麪包的一塊切片,由於不添加任何物質,味道非常純粹,細嚼後帶着一種自然的麪包香。“大列巴”麪包經粉碎後進入飲料生產車間,在一個個罐體中進行復雜的發酵工藝,接着進入灌裝和包裝流程,整個過程也實現了密閉式的一條龍機器生產。有別於其他飲料生產的快節奏,由於複雜的發酵程序,格瓦斯飲料整個製作過程需要持續5天左右,稱得上製作時間最長的飲料了。
天津秋林格瓦斯食品有限公司力圖通過在寶坻建立生產基地,開拓華北地區市場,進而推向全國。記者瞭解到,本市交通四通八達,在北方具有較強的集散和輻射功能,加上政策優勢,是秋林格瓦斯選址天津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