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回到北京的莫言,依然是無法安寧的。爲了暫離外界的“喧譁與騷動”,他和女兒笑笑一直不敢開手機,但各路神聖還是通過各種途徑在追逐他。
我們是他在獲得諾獎消息公佈之後,第一個到他北京家裏做客的媒體。
23日上午9點,北京西城區的一個老小區,沿着窄窄的樓梯走上去,莫言的家就在3樓。房子不大,也很簡樸,莫言穿着喜氣的紅色外套,在門口等我們。
見了我們之後,莫言與家人整理一下行裝,下午又坐火車去高密老家,準備諾獎頒獎時的演講辭了。
趕回老家寫演講辭,“在那裏我的心會很靜”
諾貝爾文學獎頒獎是在12月10日,莫言計劃在12月4日出發去瑞典,一切都在準備之中。
頒獎儀式上,獲獎者要做5分鐘的答謝,以及45分鐘的演講。對莫言來說,現在最關鍵的,是演講辭還沒寫好。所以,他有些焦慮,急着回高密老家去趕工。
自諾貝爾文學獎誕生以來,每個獲獎作家的演講辭都是經典文字。因描寫中國農村的小說《大地》而獲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女作家賽珍珠,在頒獎典禮上有關中國文化的演講,就是西方瞭解中國的經典之作。
記者問莫言,會寫些什麼、說些什麼呢?
莫言說還沒想好,當然文學與人、作家與一個民族的苦難滄桑,是肯定有的,“具體的,真沒想好。”
那回到高密去寫,是不是想在家鄉的土地上找感覺呢?記者繼續追問。
“也不完全是,故鄉故土童年,對作家是無限重要的。我急着回去,主要是得馬上安靜下來。在那裏,我的心會很靜。”莫言說。
其實莫言是無法安靜的,記者去的那天,他凌晨4點就起來了,許多事糾結着他,而隨着他的圖書熱銷,大量的侵權更讓他不安。
問他爲什麼不出席前一天的維權發佈會,又爲什麼不點侵權出版社和網站的名時,莫言說,“那天真的有事,又有精典博維公司在爲我維權,也不必我自己直接面對了。”
“侵權的,有的是老朋友,有的是利益使然,不是我不想點名,一個法制社會的文化出版環境要靠大家的自覺。我們不能給別人以口舌,自己國家的諾獎著作都被肄意侵權,怎麼去保護外國的作家著作權呢?”莫言說。
他自述祖上是浙江龍泉人,“我會來杭州寫作、練書法”
莫言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中國籍作家百年一人。莫言本名管謨業,有韓國人說,莫言是韓國人。
我們與莫言說這個時,他帶着滿臉的倦容,笑了。
他說自己是生在山東高密,長在高密的,“但我的祖上,是從浙江龍泉縣石馬村遷移到山東高密的,所以我和你們也算是老鄉。”
“我的大哥對宗族家譜、族譜很有研究,他寫過不少關於管氏宗族的文章。我之前也查看過族譜,知道天下所有管姓一族,都出自一家。我屬於高密管氏一支,祖上是浙江龍泉人,發祥地是龍泉石馬村。我這一代大致是龍泉管氏的第36代子孫。”
莫言對族譜也做過點研究,他告訴記者,管氏真正的發源地,是山東平昌。
“後來唐末戰亂,有一支管氏南遷到江蘇,有的往江西去了,有的往福建去了,後來一步步移過去,到了浙江龍泉石馬村一帶駐紮下。宋代,龍泉管家後代的管師仁,中了進士,後來當了副宰相,在任不久後就到山東高密定居。這位管師仁就是我們的高祖。”
“所以我們高密管氏,先從北到南,後來又從南到了北,這個很有意思。”
莫言說,2010年的夏天,他還專程去了龍泉石馬村祭了祖。
在短短3天時間裏,莫言拜訪了好幾個村,“當地農民和我的高密老鄉一樣,淳樸、熱情。他們拿出我的書讓我簽名,我特別感動。給他們簽名的時候,我寫上自己的管氏本名,他們是我的血脈一家啊。”
莫言還從石馬村的河邊找了塊石頭帶回家。回到高密老家後,他把石頭給老父親看,“我父親拿在手裏,很仔細地端詳後,說,‘這個石頭,跟咱高密河裏的石頭沒啥兩樣嘛。’”莫言說,天下管姓是一家,石頭當然也是一家了,這塊石頭,現在還放在高密老家。
莫言的祖籍在浙江,而他與杭州也有很多的緣分——
他喜歡龍井茶,爲龍井茶寫過打油詩;他在杭州有很多好朋友,作家麥家、畫家何水法;他現在所有作品的版權都交給了一個杭州人辦的公司——精典博維圖書出版公司,他說杭州人的細心認真,讓他十分放心。
也許真是機緣巧合,莫言在獲獎前最後參加的大型活動是“杭州市第二屆學習節”,是由錢江新城與錢江晚報合辦的讀書活動。
在2012年10月11日晚上,他獲獎的那天,在消息公佈後的半個小時裏,他一直不知所措,默默地抽了七支香菸,是杭州的利羣香菸。
這是9月他在杭州參加活動時,作家麥家送給他的。他說他以前不熟悉這個煙,現在喜歡上了。
記者邀請他頒獎歸來後,到杭州來寫作,他說一定會的,杭州讓人寧靜,不僅會來寫作,也會找個環境練練書法。
下一部作品是什麼
莫言獲獎後,長長短短的作品都賣瘋了,更多讀者在期待他的新作。
下一部作品是什麼,是不是還是寫農村?
“現在還不好說,但爲什麼一定要寫農村呢,作家的眼光應該是無限寬廣,無論是題材還是手法。就算我寫高密,也不是純粹意義上的農村與農民生活啊,那是一個作家心中的人的命運和世界。有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命運,他們的命運與這個世界息息相關,我寫的是他們。”
莫言說,人們對他的理解都有歧義,“就像對我的頒獎辭一樣。”
今年諾獎評委會頒獎辭的官方翻譯是,“莫言的魔幻現實主義作品,融合了民間故事、歷史和當代社會”。
謝爾·埃斯普馬克(諾獎前評委會主席)等專家認爲,將“魔幻現實主義”翻譯爲幻覺、幻象和想象力等更恰當,“莫言獲獎最重要的理由,是他對現實的描寫,他是現實主義描寫的魔法師。莫言關注現實,關注中國,將幻象和現實結合在一起,這是他的創新之處。”
對於諾獎帶來的一切,莫言說,“作爲一個作家,我希望人們去讀我的作品,而不是關心作品以外的事。我也在努力構思新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