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昨天記者從市衛生局瞭解到,五年來,天津市對醫療衛生的投入不斷加大,居民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例從42.97%下降到35.74%。未來,本市將推進市級公立醫院建設,啓動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改善人民羣衆看病就醫體驗,同時加強基層網底建設,在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落實家庭責任醫生制度,對特困、孤老、高齡、離休老幹部、失能及行動不便、有服務需求的3.2萬重點人羣實行簽約服務,送醫送藥上門;在農村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和藥品零差率銷售,解決鄉村醫生職業身份和待遇問題。
成果:本市藥品費用降低25%以上
五年來,本市對衛生的投入不斷加大,居民個人衛生支出不斷減少,政府衛生投入佔衛生總費用比例從19.65%增加到23.25%,居民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比例從42.97%下降到35.74%。
同時,本市還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完成醫改任務目標,得到了衛生部肯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標率97.8%,鄉鎮衛生院達標率100%。通過實行基本藥物制度,藥品費用降低25%以上,減少居民藥費支出24.5億元。城鄉居民健康檔案規範化建檔率達到57.31%,對128萬60歲以上老年人實行了健康管理,管理率達86.8%。本市是在全國唯一以市政府令頒佈實施《天津市醫療糾紛處置辦法》的省市,成功調解醫療糾紛1243件,成功率88%,並以此狠抓醫療缺陷管理,醫療糾紛發生率和賠付率持續下降。
此外,居民健康水平達到歷史最佳,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1.46歲,嬰兒死亡率下降到5.05%。,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6.78/10萬,保持世界發達國家水平;2011年傳染病報告發病率達到本市歷史最低,重大傳染病發病率連續五年下降,位居全國最低行列。婦女兒童保健工作在全國實現“四個率先”,受益1050萬人次,兒童出生缺陷得到有效控制,據中殘聯和國家統計局監測,天津市0-6歲殘疾兒童比例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全市食物中毒發生率連續五年下降,學校食物中毒連續四年實現零發生。
未來:六措施保證市民今後“病有所醫”
爲全面惠及百姓健康和使市民“病有所醫”,未來本市將圍繞大力發展衛生事業這個目標,抓住四個關鍵,提升四個能力。四個關鍵包括優化資源佈局,推進多元辦醫;堅持公益性質,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嚴格精細化管理,實施便民惠民服務;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夯實基層網底建設。提升四個能力是完善醫療服務體系,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高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完善衛生監督執法體系,提高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能力;完善突發事件醫療救治體系,提高衛生應急處置能力。
在具體措施上,首先本市將繼續加快衛生資源調整,推進市第二兒童醫院、醫大代謝病醫院、中醫一附院、天津醫院、胸科醫院、環湖醫院等市級公立醫院建設項目。推進各區縣建設一所三級規模的綜合性醫院,並通過市屬公立醫院五年的對口幫扶,有效提高區縣綜合醫院學科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推進社會辦醫事業,加快形成多元辦醫格局,至“十二五”末社會辦醫機構牀位將佔總數的25%以上。
二是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本市將以加大政府投入、取消“以藥補醫”、建立醫療服務補償新機制爲突破,以改革醫療服務支付方式、調整服務價格體系、控制不合理服務費用、強化醫院內部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加強服務考覈和監管爲手段,推進公立醫院綜合配套改革,建立“功能明確、職責清晰、考覈嚴格、補償合理”的公立醫院運行機制。啓動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發揮區域醫療中心作用,突出公益性。做好市第二兒童醫院等新建醫院整建制人才配置儲備工作和各改擴建醫療衛生機構的人才補充調整計劃。
三是夯實基層網底建設。本市將以農村爲重點,實施城鄉衛生一體化建設,實行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全面完成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任務,在村衛生室全部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和藥品零差率銷售,解決鄉村醫生職業身份和待遇問題,築牢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底。以預防爲主,全面推進區縣疾控機構能力建設,完成區縣監督、婦幼等公共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任務,健全高血壓、腦卒中、精神疾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體系。推進婦女兒童健康促進八年行動計劃,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在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落實家庭責任醫生制度,對特困、孤老、高齡、離休老幹部、失能及行動不便、有服務需求的3.2萬重點人羣實行簽約服務,送醫送藥上門。將“國醫堂”由城區向農村全面拓展,突出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服務特色。
四是提升優質服務水平。強化衛生惠民便民措施,改善人民羣衆看病就醫體驗。嚴格精細化管理,控制不合理費用,強化考覈監管。繼續深入開展醫院“環境年”建設、無假日門診、三級醫院對口幫扶工作,持續美化、淨化醫院環境。不斷完善現場預約、電話預約、網絡預約等多種形式的預約診療服務,更好地發揮“醫指通”社區便民同步掛號平臺作用,不斷優化診療流程,全面推行臨牀路徑管理和優質護理工程,進一步規範抗生素使用管理,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質量和水平。
五是加強信息化建設。本市從居民健康管理信息系統和醫療服務信息管理系統兩大基本系統建設入手,建立全市統一的衛生信息服務平臺,並以居民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爲切入點,全面提升衛生信息化建設水平,以此強化對醫療衛生機構服務的監管,促進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
六是強化醫德醫風建設。在全市衛生行業集中開展“提煉津城衛生精神,弘揚衛生職業道德,展現衛生核心價值觀,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等主題教育活動,形成“尊重生命、崇尚醫術、護佑健康”的職業精神;在全社會營造“尊重醫務勞動,崇尚醫生職業,感激救護之恩”的社會氛圍,提升社會公衆對醫改和醫療衛生工作的認同感,充分尊重、保護和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記者李佳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