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日前,本報與天津地鐵運營公司、搜狐網、新浪微博等聯合發起徵集“乘地鐵十大文明行爲”和“乘客十大陋習”調查,四天的時間裏共有1457名網友參與投票。綜合市民意見,“有序上下車,文明禮讓,先下後上不爭搶”“主動給老弱病殘孕等需要幫助的人讓座”“排隊領取報紙,不爭不搶,文明傳閱”等成爲網友、市民公認的文明行爲;同時,“隨地吐痰,亂扔果皮、紙屑等雜物”“提示音響起仍強行上下車”等成爲上榜的“乘客陋習”。
今年10月1日,天津地鐵實現四線聯網。爲創造文明乘車環境,11月19日,本報與天津地鐵運營公司聯合開展徵集“乘地鐵十大文明行爲”和“乘客十大陋習”活動。活動吸引了衆多市民積極參與,大家紛紛將乘車中遇到的文明、不文明行爲拍下來,並發表評論,通過微博、郵箱或短信發至本報。活動共計徵集到文明、不文明行爲100餘種。11月29日,本報聯合天津地鐵運營公司、搜狐網、新浪微博聯合發起徵集“乘地鐵十大文明行爲”和“乘客十大陋習”調查,截至昨天17時,投票環節結束,四天裏共計1457名網友參與投票。
根據投票結果,在50項“乘客陋習”中,約8.9%的網友投給“隨地吐痰,亂扔果皮、紙屑等雜物”一項,該項成爲“乘客陋習”之首。而“提示音響起仍強行上下車”和“用書包等物品阻擋車門正常關閉”各佔5.8%和4.46%,分別排“乘客陋習”的第二名和第三名。
在50項“文明行爲”中,“有序上下車,文明禮讓,先下後上不爭搶”成爲最受市民推崇的文明行爲,佔全部投票的6.56%,“主動給老弱病殘孕等需要幫助的人讓座”和“排隊領取報紙,不爭不搶,文明傳閱”緊隨其後,排在第二名和第三名。此外,“不帶易燃易爆、有毒、有放射性、腐蝕性等危險品”“不在站車裏大聲喧譁”“見到有乘客突發疾病,主動進行施救”“看到果皮紙屑等雜物隨手撿起丟進垃圾箱”“不在站車內進食”“見義勇爲”“幫助不會使用地鐵設施的乘客”等排在第四名至第十名。(記者陳欣)
乘地鐵十大文明行爲
1 有序上下車,文明禮讓,先下後上不爭搶
2 主動給老弱病殘孕等需要幫助的人讓座
3 排隊領取報紙,不爭不搶,文明傳閱
4 不帶易燃易爆、有毒、有放射性、腐蝕性等危險品
5 不在站車裏大聲喧譁
6 見到有乘客突發疾病,主動進行施救
7 看到果皮紙屑等雜物隨手撿起丟進垃圾箱
8 不在站車內進食
9 見義勇爲
10 幫助不會使用地鐵設施的乘客
地鐵乘客十大陋習
1 隨地吐痰,亂扔果皮、紙屑等雜物
2 提示音響起仍強行上下車
3 用書包等物品阻擋車門正常關閉
4 攜帶動物,有嚴重異味、無包裝易碎物品進站
5 在站車內嬉戲打鬧
6 污損安全、消防、疏散導向、站牌等標誌
7 一人霸佔多個座位,踩踏車座扶手等設施
8 不良乞討
9 情侶旁若無人過分親密
10 小商小販非法擺賣
社會學專家、南開大學副教授黃曉燕
地鐵文明習慣需要養成
“社會發展的過程也是人們不斷傳播文明的過程。”南開大學社會工作系黃曉燕副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徵集“乘地鐵十大文明行爲”和“乘客十大陋習”等一系列活動,是營造社會文明氛圍的良好開端。“最初的徵集階段,讓乘客們開始自覺發現乘車過程中的文明、不文明行爲,而隨後的投票環節,又讓更多市民參與其中,在選擇自己認爲文明和不文明的乘車行爲的同時,自我反省,並能在以後乘車過程中以己度人,避免不文明行爲的發生,甚至主動幫助他人。”黃曉燕表示,長此以往,地鐵中將會形成一種文明習慣,甚至延伸到更多的領域,形成一種向上的社會氛圍。
公共管理專家、北京大學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長彭真懷
評選本身就是教育引導
“通過本次評選,將乘客的文明行爲和陋習提煉出來,具有很好的社會意義。”北京大學地方政府研究院彭真懷院長表示,評選本身就是對地鐵乘客的教育引導過程,可以給乘客以整體指導。“從公共管理學角度來看,人們都有一種從衆心理,乘車文明之風興起,可以帶動一批人,有利於幫助別的乘客摒棄陋習。”
除此之外,彭真懷認爲,在評選結果出來後,可以投入一定的監管成本,有針對性地幫助乘客克服陋習。
地鐵運營公司黨委副書記任延明
排行榜成文明標尺
昨天,“乘地鐵十大文明行爲”和“乘客十大陋習”結果選出,天津地鐵運營公司黨委副書記任延明表示,投票結果確實真實地反映了乘客的心聲,表達了乘客的乘車需求。
此外,“十大文明”和“十大陋習”的選出讓乘客之間互相有了一個文明的“標尺”,明確知道哪些應得到讚揚、哪些應該杜絕。“‘乘地鐵十大文明行爲’和‘乘客十大陋習’的公佈,能讓乘車市民在心中形成一個明確的概念,避免因爲從衆心理和盲目效仿而產生的不文明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