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近日在一次醫改會議上指出,我國醫改正在向縱深推進,“十二五”時期將從打基礎向提質量轉變,從搭框架向建制度轉變,從試點探索向全面推進轉變。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和健康,要堅決防止“等錢救命”等衝擊社會道德底線的現象發生。
的確,在今天正有一些道德的底線被衝擊甚至被擊穿。這裏面有一些人道德淪喪的因素,也有因爲利益關係所漸漸形成的思維模式的因素。尤其是後者,更會慢慢侵蝕人們的道德底線。因爲當我們追究起來這些事的發生起因時,往往會發現並非純粹地由於道德淪喪或者敗壞,而只是經濟利益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起“指導作用”的結果。
比如前些日子曾火爆一時的某醫院掛出大條幅慶賀住院病人總數突破4萬的新聞。其實這類事情並不是一家醫院的例外。有時候,我們能在廣告、條幅或者其他形式的宣傳中見到它們,像“祝賀我院某某手術突破某某例”之類。醫院要宣揚的,其實是自己的醫術精妙,但他們卻忘了,這種宣傳手段便有衝擊道德允許的底線之嫌。至少他們根本沒考慮患者的心理感受。患者是樂意來這裏的嗎?這正如同監獄、看守所、火葬場這些地方,絕不可以掛“熱烈祝賀某某萬人”之類條幅的道理一樣。
在醫院掛出的條幅裏面,顯然有一種錯誤理念和邏輯。條幅所顯示的理念和邏輯,是純商業的。作爲賓館、飯店,儘可懸掛“熱烈祝賀來客突破四萬人”這樣的條幅;作爲商場、超市,也儘可懸掛“熱烈祝賀來客突破四萬人”這樣的條幅。這都是喜慶事。但是醫院不可以。
醫患矛盾是當今社會一個比較突出的矛盾。這其中固然有部分患者的不理性,但一些醫院的責任更大些。當醫院背離了公益性方向而轉到商業性方向上時,當醫院成了一部部印鈔機或提款機時,必然就會出現類似的“熱烈祝賀”心態。這樣的心態把一些醫院的逐利趨向暴露得一清二楚,而把他們本應具有的公益性扔到九霄雲外。
醫改的大方向,絕不是要住院的病人越來越多。住院病人越來越多,並不是醫療界的光榮,而在一定程度上是醫療系統的“恥辱”。爲什麼病人越來越多呢?難道不是醫療防病體系根本沒有起到應有作用嗎?醫院的成績,不在於住院的病人越來越多。而有些大醫院病人的增加,也並非是因爲自身服務好吸引力強所致,而僅僅是醫療資源嚴重不足和不均衡所致。在看一家醫院的成績時,不能以“營業額”多少爲導向。醫院的心態應和醫改的方向一致,應該以服務質量爲導向,以患者健康爲導向,這樣才能讓醫院特別是公立醫院迴歸到公益性的軌道上來。
我們說改革是最大紅利,其目的就是讓廣大人民受益。醫改也是如此。其大目標應該是讓越來越多的人更健康地生活,而不是鼓勵更多的人住院和讓更多的醫院高興地數錢。作者:張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