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由於豐富的文化歷史等原因,歐洲人普遍有很強的自豪感,在生活品質上,更是如此。但這次在歐洲多國,冒充牛肉的馬肉竟能一路暢通,直達消費者餐桌,讓一直以擁有“世界上最嚴格的食品安全制度”而自傲的歐洲人,這次真的“傷了自尊”。
“我們將嚴懲此類令人無法接受的行爲”,法國總統奧朗德日前終於按捺不住,放出狠話。接着,羅馬尼亞總理以及不少國家政要也紛紛發聲,馬肉一時成爲全民“公敵”,於是乎,法英緊急磋商,歐盟召開緊急會議,超市紛紛下架牛肉漢堡,相關部門全體出動,媒體也是興奮異常,窮追猛打,可謂一派熱鬧景象。
或許有人覺得疑惑,歐洲食品安全問題也很嚴重嗎?看他們手忙腳亂的樣子!此言差矣,這種拒絕“吃不死人,得過且過”的較真態度,還真是歐洲的競爭力之一。
人們看到,每次食品安全事件背後都有那麼一顆“黑心”:歐洲瘋牛病,是人們爲了追逐低成本,用動物骨粉餵食牲畜,結果成了牲畜自己吃自己,導致疫情暴發;歐洲1999年肉類二噁英污染事件,也是由於比利時飼料公司只重利潤,不重安全檢驗,結果導致生鮮肉類和肉類深加工產品遭受重大污染。
圍剿馬肉,大動干戈,實際上圍剿的是逐利忘義的商業欺詐行爲。因此必須“殺雞用上牛刀”,配以高精尖的DNA檢測,啓動食品溯源體系,相關部門緊急行動、全面剿殺。否則,這回是馬肉頂替牛肉,下回可能是豬奶頂替牛奶,消費者的健康漸漸被攥在黑心商家手中,指不定哪天闖出彌天大禍。
並不忌諱馬肉的歐洲人,此番與馬肉結了仇。相比之下,我們的“仇人”可是不少:注水牛肉、激素雞、皮革奶、三聚氰胺、蘇丹紅,名單每年都在拉長。此外,“牛肉”可能是豬肉變的;粉條可能是墨汁和工業石蠟調和的;雜糧饅頭可能是染色的;涮肉店裏掛的是羊頭,賣的卻是豬肉……
生產和營銷者眼中只有利潤,看不到生命和健康,抱着“吃不死人,得過且過”的僥倖心理,不僅喪失道德底線,其後果也是十分危險的。對於此類行徑,必須採取果斷有力的措施予以遏制。
既然民以食爲天,那麼食品安全大於天。歐洲人對馬肉充牛肉問題“興師動衆”,不只是爲了傷不起的食品信譽,傷不起的自尊,更是爲了傷不起的健康。歐洲人的較真啓示人們,對待食品安全問題,就是要大動干戈,就是要小題大做,就是要“殺雞用上牛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