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清明又至,焦點再聚殯葬行業。筆者雖數年數次到訪天津永安公墓,但所觸所感卻屢屢皆新。永安的企業產品是“服務”,永安的企業文化是“愛”。用“愛”培育的“服務”,經過數年的發展,不斷昇華、歷久彌新;用“愛”錘鍊的團隊,擁有夢想、永不止步。雖有千言萬語,但道不盡心中感言,幾篇隨筆,聊表敬意。
天津北方網訊:“愛”是“給予”,是自我付出,並絲毫不期待等值的交換。這是援引西方學者對“愛”的定義。還有一種說法:“愛”是全身心的付出,在愛與被愛中得到快樂,有保留的愛不是真愛。由此可見,“愛”,應該是用付出證明的。
天津永安公墓的企業文化是“凝聚孝心、傳遞愛心”,歸根結底還是一個“愛”字,她承載了永安12年發展的精髓。愛,不僅體現在每一位永安人的日常行爲、語言中,還深深根植他們的內心世界。

今年1月,天津永安公墓舉辦了“守護天使之家”新年聚會,永安員工與失獨家庭的父母“認親結對”。“作爲永安的員工,我們是幸運的,我們每個人除了自己的爸媽,還有一個爸爸和媽媽……”這段話出自永安員工李千的博客。此後的日子裏,她經常與新認的媽媽通電話聊天,教她上網打字,替她失去的女兒盡一份孝心。
和李千一樣,在永安,很多員工都有和自己“非血緣關係”的親人,並且相處得像一家人。

員工胡淑景的親人中有一位失去愛女的媽媽,胡淑景親切地稱呼她爲“徐媽”。作爲失獨家庭,“徐媽”每天都在承受着無比的劇痛。但一到永安,她的臉上就會出現永違的笑容,因爲,她見到了自己的“女兒”。“徐媽”在永安公墓網站的博客中寫到:永安的姑娘小夥兒雖不是我的親孩子,可勝似親閨女(兒子),是永安親人爲我們的孩子喊出的心聲。女兒沒有走!快樂的生活就在那些不曾相識的兄弟姐妹中!
此時此景,愛,不是矯揉造作,而是真情的流露。就像“徐媽”所說,她領略到永安團隊的大愛無疆和人格魅力,她與永安已經遠遠超出了買賣關係。永安的“愛”,讓和“徐媽”有同樣心情和處境的人們,有了承載寄託、承載希望的生活。

不論是行業,還是媒體,總在探究永安的企業“愛”文化緣何如此純潔,能成爲企業高效發展的不竭能源。在永安公墓總經理張昕看來,原因無非有兩個,一是員工來自同一所學府,沒有經過社會的沉澱,純潔的特性更易於接受永安的文化;二是企業對員工的關愛,員工的幸福感會轉移到客戶身上。他總說:“作爲老總,我的任務就是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讓他(她)幸福快樂的工作,我全力做好後勤保障。”在永安公墓網站上,張昕把自己放在後勤服務部裏,並排在最後一位,意爲“堅強的後盾”。
表裏如一、由心而生,這是永安“愛”的真諦。真諦的背後,也凸顯永安公墓總經理張昕的睿智。因爲“愛”,這支團隊時刻保持着蓬勃的朝氣,用真誠的微笑和細緻的服務撫平一顆顆傷感的心靈;因爲“愛”,這支團隊時刻保持着昂揚的鬥志,用刻苦的努力和團結的精神實現更高的追求。
因爲“愛”,相信永安將在充滿愛心和責任感的路上走得越來越穩健。(劉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