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料圖:金正恩在觀看籃球比賽。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4月12日文章,原題:沒有朝鮮危機
朝鮮軍人昂首闊步的電視畫面,有關朝鮮發出戰爭警告的新聞報道,描繪出導彈發射覆蓋范圍的地圖(並由美國退役將領解說其打擊目標)。這一切也許會讓你以為朝鮮半島發生了危機。但根本沒有危機,只有鬧劇。
這一次,場面更加喧鬧、更加誇張。但我們已經屢次目睹朝鮮針對一年一次的美韓軍演或聯合國安理會因為平壤進行核武器或導彈試驗而實施的最新制裁而大發政治脾氣。
所謂“危機”——比如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純屬無稽之談。世界並不瀕臨即將到來的核對抗,朝鮮軍人和炮火不會即刻遍布非軍事區。
這不過是一場政治戲。金正恩也許危險,但他並不愚蠢:朝鮮不想自取滅亡。平壤的核試驗和導彈試驗並不真的是“挑釁”。它們是朝鮮四十多年來為獲得核能力和導彈能力而開展的系統化軍事計劃的一部分。過去的外交讓步影響了進度,可能還影響了導彈試驗和核試驗的次數,但試驗一直在推進並將繼續推進,因為朝鮮想擁有這種武器。
過去,朝鮮的所作所為旨在制造緊張氣氛以便獲取讓步。但奧巴馬政府和韓國新總統朴槿惠都明確表示,他們以前見過這種把戲,他們不吃這一套。
那麼這到底有什麼意義呢?對於朝鮮的行為,流行的看法是,這主要是29歲的朝鮮新領導人試圖通過向韓國軍隊和政治精英展示強硬和無畏從而鞏固他的地位。
這也許是答案的一部分。但我來提出最近幾周鋪天蓋地關於朝鮮的評論未曾提到的一種解釋。
朝鮮新領導人認定他們應當強調危機感——國家被包圍,即將遭到外敵進犯——的核心原因可能是,他們忐忑不安,擔心脆弱的內部局勢越來越難以控制。新領導人上臺伊始,要重申對公民的嚴格控制和增強對現政權的支持,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宣稱帝國主義者即將發動核戰爭。
美國人往往認為,一切難題皆有解決之道。但雙方之間互不信任程度之深和一個沈湎於自身神話的政權使大家沒什麼好談的。平壤應當想想,當年蘇聯擁有3萬枚核彈頭,卻仍未使之免於因自身矛盾而解體。(作者美國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國際安全問題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羅伯特·曼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