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進入暑期,租房、買賣房屋市場非常活躍,許多剛畢業的學生急於找房找工作,一些房產中介藉機“忽悠”消費者。昨天,記者從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獲悉,僅今年上半年,消協已接到投訴房地產中介158件,問題集中在虛假宣傳等方面,不過少數中介爲了賺取更多佣金,竟然刻意擡高房價。市消協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對不法房屋中介市場的整治,對於侵害消費者權益嚴重的黑中介應向社會公示。
瞞房屋信息中介多掙佣金
很多消費者投訴,部分中介總是採取種種藉口不讓消費者與房主見面,表面上中介藉口雙方見面容易“甩單”,即買賣雙方甩開中介自行成交。但實際上,少數中介利用雙方信息不對稱,以“包銷”的名義,隱瞞委託人的實際出賣價格和第三方進行交易,獲取佣金以外的報酬,或惡意將房主房屋價格炒高,以掙取“差價佣金”。
市民吳先生準備購買一套二手房,中介的工作人員稱有一套標價225萬元的房子,幾經討價還價後,吳先生終於見到了“房主”羅某。“房主”羅某訴苦說,這套房子自己標價是200萬元,並留了2萬元的還價空間,預想198萬元左右成交。但中介爲了掙取佣金卻掛牌225萬元,致使房子拖了很久才賣出。更有甚者,中介人員違規介入買賣房屋,將好房源以公司員工名義收購房產,再以房主身份高價出售,從而賺取更大的利潤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