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由天津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研發、國家水體污染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支持的“同位素指紋圖譜+CMB解析模型”的複合污染源解析技術日前通過驗收,這標誌着我國在水污染源示蹤解析領域取得重大技術突破。
污染源示蹤解析技術的作用即是分析水體中污染來源,發現和定位廢(污)水偷排源現象,對於水環境管理工作尤爲重要。目前,常規的污染源解析技術缺點在於只能對肉眼可識別的污染源進行分析,無法發現水下暗排口的污染排放,定量計算精度較低,分析結果可靠性較差。而該技術是將同位素技術引入的傳統的地表水污染源解析方法,利用穩定同位素在水系循環過程中沒有明顯損失的特點,通過監測爲每個已知污染源備案同位素“指紋”,當發生水污染事故條件下,通過監測水體中同位素含量,比對同位素“指紋”庫,判斷污染排放源。該技術研發成功後,在本市北塘排污河、深槽河、營城污水處理廠上游等污染較爲嚴重的水系開展試驗應用,發現若干普通環境監察難以發現的暗排污染源,取得良好的實踐效果,爲今後環境監管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記者張鳴岐實習生馬文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