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國務院發布《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乾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即『以房養老』,這一話題引發社會熱議。在浙江杭州,某開發商也嘗試『以房養老』模式,向市民轉讓房屋使用權,同時,市民可隨時退房返現。對此,相關房產專家認為,此類養生公寓與國務院提出的『以房養老』有所區別,市民僅購買使用權無切實利益可言。不過,還需看開發商運營是否能夠增加其附加值。
據悉,所謂的『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又稱『以房養老』,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反按揭』,是指老年人將自己名下的房屋產權抵押給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可定期獲取一定的養老金直到去世。
這種模式使得借款人終生可以提前支用該房屋的銷售款,且在獲得現金的同時,繼續獲得房屋的居住權並負責維修。當借款人去世後,相應的金融機構收回房產,進行銷售、出租或拍賣,以償還貸款本息。
近日,浙江杭州某開發商也將『以房養老』靈活運用,嘗試推出了老年養生公寓。
據悉,此項目叫『盛和居紫荊園』,位於蕭山,其作為民營資本參與養老機構建設試點被列入浙江省服務業重大投資建設項目,定位為老年養生公寓。
據該項目銷售人員介紹,該開發商推出的養生公寓向2015年12月31日前達到60周歲的男性和達到55周歲的女性轉讓房屋的使用權,而產權屬於開發商。
『買家以80萬—150萬元/套的價格購買房屋的使用權,當老年人因病或其他原因需要退房變現時,可隨時申請退出,我們全額返還購房款。』該銷售如是向記者表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對於開發商而言,其主要利潤並不來自銷售額,而是土地和項目本身的增值收益。
那麼,這種方式是否被市場所接受呢?根據該銷售介紹,目前,開發商拿70年產權的住宅用地做養老公寓的項目很少,所以目前的銷售情況還不錯。『大致估計,已經賣出了3/5的房屋。』
然而,對於該種『以房養老』模式,許多住戶也表示質疑:『實際的運用能否順利實現良性循環』、『萬一開發商或經營者破產,如何保證購房者仍能正常使用住房』……
對於該開發商推出的此類養生公寓,相關房產專家亦提出質疑。
浙江本地知名房產專家章慧芳就表示,此類養生公寓與國務院提出的『以房養老』有所區別。開發商此舉亦有變相『集資』的味道,購房者沒有切實的利益可言。『開發商拿著這些本金可以去投資,房產產權也可用於抵押,對開發商而言絕對「有利可圖」。』
不過,張慧芳認為,在杭州,此類的老年公寓確實不多,如果此老年公寓有針對老年人的休閑娛樂、醫療等完善配套的配套設施,其附加值或許超過住戶投入的價值。『而這一切,還需要看開發商能否將其合理運營,對開發商而言危機並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