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醫師多點執業是指有一定資質的醫生,在完成本職工作任務等條件下,在多家醫院看病、做手術,其實質就是醫生兼職行醫。
作爲醫改重大舉措之一,多點執業政策的本意是爲了調動醫生積極性、提高醫生收入,同時讓患者就近得到高質量的診療。然而它卻並不受醫生待見:自試點以來,深圳只有36名醫師申請多點執業,江蘇全省僅200多人申請且多爲退休專家……緣何官方兼職“遇冷”而私下“走穴”“繁榮”?多點執業的推行還需突破哪些束縛?
百姓期盼政府倡導醫院醫生“敬而遠之”
2009年的深化醫改方案中明確,要研究探索註冊醫師多點執業。此後各地紛紛開展試點。
“在家門口能看上大專家,夢寐以求啊”“支持專家輪流定時來基層,方便羣衆也帶動基層醫生的水平,是個解決看病難的好辦法”……政策推行之初,網友們充滿期待。
可事實並不盡如人意。北京2011年試行醫師多點執業,截至今年6月,申請註冊主動受聘多點執業的醫生共1085人,僅佔所有醫師的1%多一點。
浙江自2012年2月試行以來,前半年只有幾十個醫生註冊。今年註冊雖突破2400人,但絕大部分是醫院組織的幫扶行爲。
浙江省衛生廳醫政處副處長餘新樂說:“目前的被動多點執業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但調動醫生積極性的作用不大。”
與之對應的,則是“走穴”“飛刀”的暗流涌動。北京一位三甲醫院心臟外科主任每年“應邀”在全國各地做四五百臺手術。他說:“我每年跑的醫院有30多家,經常去的也有四五家。”
作爲民營醫院,杭州綠康老年康復醫院沒有爭取到一名醫生前來多點執業。院長卓永嶽說:“現在專家來臨時會診,靠的都是私下交情,一次600元至800元,直接給專家個人。”
醫學論壇“丁香園”網站上一項3000多名醫生參與的調查顯示,55%的醫生認爲“所在醫院醫生‘走穴’現象普遍”,近三成醫生表明“本人曾‘走穴’”。
醫院憂“肥水流外人田”醫生怕“槍打出頭鳥”
“允許名醫專家多點執業,可能會‘肥水流外人田’。”北京一位三級醫院院長坦言,自己希望引進更多的名醫,但會“按住”本院專家外流。很多患者是慕名而來,大專家出去會帶走一部分病源。
目前,各地多點執業一般都要通過個人申請、所在醫院同意、衛生行政部門註冊批准,因此所在醫院的態度成爲註冊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記者調查發現,公立大醫院大多對此不積極。“醫院培養醫生,給他發工資獎金,給他發展空間,最後成果卻分給了其他醫院,這有些不公平。”浙江省腫瘤醫院副院長葛明華說,從人事管理角度來說,醫院間很難合理分攤醫生的培養費用和待遇。
人員流動對醫療質量的影響也是醫院擔心的問題。“醫生多點執業是否還有充足的精力用於本職工作?醫生流動性加大,會不會導致醫療事故增多?”浙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沈華浩說,在國外執業醫生只負責在該醫院上班時間內的所有診治,而國內醫生隨時會被叫到醫院救治危重病人或會診。
不少醫生則表示,如果所在醫院不同意,自己不會去主動申請多點執業。北京積水潭醫院骨科張醫生說:“工資收入、職稱晉升、申請科研等都由醫院決定,如果我不安分,會影響自己前途。”
北京某醫院科室主任也表示,萬一因多點執業留下“不安心工作”的印象,槍打出頭鳥,醫院可以解聘你,而一旦失去大醫院這座靠山,“光環”也就弱了。
超八成醫生支持“走穴”合法化多點執業如何成爲市場主流?
“丁香園”網站的調查顯示,84%的受訪醫生支持“‘走穴’行醫合法化”。
多點執業究竟輸在了哪裏?“多點執業要固定時間在固定的二三個醫院行醫,相比之下‘走穴’更自由,不改變聘用方式和聘用關係,無需所在單位同意,行醫時間和地點也更寬泛,收入更豐厚。”業內人士指出,“‘走穴’其實是更大範圍、更靈活的多點執業,對醫患雙方都有利,只是需要進一步規範和完善。”
“這種現實應引起政策制定者的反思。”專家們認爲,要讓更多醫生主動選擇多點執業,首先要改革人事管理制度,促進用人方式的多樣化。
“多點執業的推行如同一把刀,將醫生執業方式選擇權、醫院用人權、醫療服務監管權三者之間的權利邊界分割清楚,這是對制度的一種重塑。”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鍾東波指出,政府放鬆對醫師執業地點的管制相對容易,只要修改相關法規即可,但是多點執業的廣泛推行,需要的是與多樣化的用人方式相適應,完善以人事管理制度爲核心的各方面政策制度,讓各方的責權利相一致。
“政府只要管住該管的,不該管的一定要放開。”他說,政府行使好醫療服務監管權,對醫師資格和醫療安全質量進行監管,如嚴格要求醫師必須進行執業註冊、必須在醫療機構行醫。而諸如多點執業應不應該“經所在單位同意”等,則不應是政府監管內容。政府規定“要”,限制了醫生執業方式選擇權;規定“不要”,則有剝奪醫院用人自主權之嫌。
此外,專家們還建議,推行多點執業還應完善配套政策,如醫學生的培訓教育分擔機制、醫生各執業點之間的利益分配和責任劃分,以及多點執業帶來的醫療責任風險管理等。
據透露,北京已制定新的多點執業管理辦法,正在報國家衛計委備案,擬在多點執業的註冊管理和行醫範圍等方面進一步放開管制。(記者周婷玉張樂李亞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