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很痛苦!”、“很恐怖!”……一年一度的“雙十一”網購高峰又要到了。除了電商、消費者外,“雙十一”裡最不可或缺的,還有快遞員。然而,和前兩者的摩拳擦掌不同的是,一談到“雙十一”,不少快遞員不約而同地用上了“痛苦”、“恐怖”這樣的形容詞。
“雙十一”,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半個月時間裡,每天的單人派件量將接近400件;“雙十一”,意味著每天的超高強度工作將從早上6:30持續到晚上7、8點;“雙十一”,更意味著在連多說一句話都怕耽誤送件時間時,還是會被責備“送件太晚”,“這麼說吧,這段時間,我做夢都夢到在送快遞!”也因此,有快遞員告訴記者,盡管“雙十一”暴增的快遞量意味著當月收入至少翻一倍,“但我寧願不要這些錢。”
400個當天件12小時不間斷派送
對於快遞員小王來說,現在這樣離“雙十一”還有幾天的日子,閑得很,但卻最讓他感到煎熬。
和前段時間每天要送150件左右快件相比,這幾天小王和他的同事日均送件量只有100件左右,“輕松?呵呵,現在是‘暴風雨前的平靜’。”小王告訴記者,看著這幾天快件量一天天減少,他的心情也一天天變得緊張起來——這就意味著近期網購的人開始減少,越來越多的買家選擇在“雙十一”當天下單,隨之而來的,就是網購高峰後的瘋狂派件,“你不知道,我們現在有多緊張。”
小王說,到現在他已經做了6、7年快遞員,在沒有“雙十一”的那些年,11月11日對他和同事就是個再普通不過的日子,“年輕人都知道光棍節嘛。我們有時候還會互相開開玩笑,很輕松的就過了。”但在連續兩年派送“雙十一”網購的快件後,對於小王他們來說,這個日子已經是一年中最恐怖的日子了,“很痛苦,很恐怖,你根本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快件量從每天150件暴增到近400件、工作時間也不得不拉長拉長再拉長,“你必須不停不停不停的派件,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更別提和同事說點‘光棍節’的笑話了。”小王說,一天要派近400個快件,就意味著他們的工作時間需要從早上6:30一直持續到晚上7、8點,“吃完晚飯還得再出去轉一圈”;為了盡可能多的完成當日派件,在送件的時候他們幾乎不和任何人說話,“快件就往桌上一丟就走”;而吃飯休息的時間也被壓縮壓縮再壓縮,“一天變得很短,因為你一直在做同一件事情——派件。”
最讓小王他們恐懼的是,這樣的日子並不是一、兩天就結束,而是可能持續上半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因為很多訂單是陸續發貨的,不可能短時間內全部到貨。”這也就意味著如此高強度的工作需要不斷持續,“你知道嗎,這段時間裡,我連做夢都夢到在送快遞,就像我的生活裡除了送快遞,不會再有其他事情一樣!”
“雙十一”壓力過大有人選擇離職
“你知道,‘雙十一’讓我們害怕的還有什麼嗎?”小王無奈的告訴記者,除了仿佛永遠停不下來的派件帶來的生理疲勞外,心理上的壓力也是讓不少快遞員聞“雙十一”色變的重要原因。
“不停的給我們打電話,催我們,問快遞什麼時候到、為什麼還不到。”小王說,對於收件人這樣的催促,他們可以理解,但倍感無奈,“我們也想每個快件能准時到,希望盡可能把當天件全部派外,但派件量實在太大了,總有一些快件沒辦法那麼准時”;除此之外,“快遞態度太差”等評價,也是“雙十一”派件期間讓小王他們倍感委屈的,“我們也想態度好一點,可是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有時候真的只想把快件盡快交給收件人就行,其他的實在顧不上了。”
小王說,這樣的生理和心理折磨,讓他的不少同行都在經歷了“雙十一”後選擇離職,“他們覺得這個強度太大了,真的受不了”;也有人在今年“雙十一”快來之前,選擇了退出快遞員行業,“雖然說‘雙十一’這個月,我們的收入至少都會翻一倍,但說實話,這個壓力一年比一年大,我寧願不要這些錢也不想每年經歷這樣的日子。”
嘆了口氣,小王告訴記者,現在他已經進入了膽戰心驚倒計時的階段,“人家覺得‘雙十一’是在‘過節’,我們覺得這是在‘過劫’”;而對於即將到來的超高強度工作,小王也有自己的期盼,“最希望的是收件人能和我們這些快遞員互相體諒。”
小王說,在這段時間裡可能確實因為壓力太大,導致快遞員態度不夠好,“希望大家能夠諒解”;他也希望收件人能夠給快遞員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比如在我們送件時盡量保證有人簽收,或者聯系電話能打通,不要讓我們因為無人收件或聯系不到收件人而白送一趟、反復送多趟。能一次送件成功,對我們來說是‘雙十一’瘋狂的工作裡,最好不過的事情了。”(新民網記者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