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和平區中心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師王曉卉做客新聞會客廳特別節目
主持人:各位北方網的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新聞會客廳特別節目——讓中國式教育實現雙贏,我是主持人明朗。2013年11月12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標本兼治,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而就在今年的八九月份,教育部兩度發佈了《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的徵求意見稿,其中涉及的不留作業,不統一考試,取消百分制等等改革的措施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支持的聲音有,擔心的聲音也有。長期以來中式教育頗受關注,關注的焦點在於注重基礎教育的積累而忽視了實踐能力培養。如何才能減輕學生的負擔,同時讓學生更好的全面發展,實現基礎積累和素質教育的雙贏,就這個問題我們今天請到了教師、家長和專家三方面的代表一起來討論。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她們。歡迎今天的教師代表——和平中心小學六年級的老師王曉卉。王老師您好。
王曉卉:主持人好,北方網的網友們大家好。
主持人:王老師最大的特點是15年沒有給您班級的孩子留過家庭作業,我覺得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您應該是邁出了一大步。但是成果怎樣稍候我要跟仔細聊。我們認識一下今天的家長代表。天津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小波。王老師的身份是16歲孩子的母親。歡迎您。
王小波:您好,北方網的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那麼今天做客我們節目的專家代表是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祕書長曹萍。曹老師您好。
曹萍:你好,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曹老師這麼多年來一直是致力於研究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對孩子發展所發揮的作用。王曉卉、王小波,首先要聲明一下,二王沒有任何的血緣關係,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人家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今天咱是四個女人坐在一起,更有的聊了。不過我覺得這個話題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放在三中全會的大的背景下,特別是《決定》當中對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的時候,就顯得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改革難題。那麼關於減負其實之前一直有很多的說沒有,比如說“減負難難於上青天。”所以今天就先從教育部兩度發佈的關於小學生減負10條開始聊起,其中很多條是非常受到家長和老師關注的。
咱們先來看一下第四條。第四條是對減少作業有了比較詳細的規定,1—3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4至6年級要將每天書面家庭作業的總量控制在1小時之內。要積極和家長互動,指導好學生的課外活動。其實我看完這條之後,我特別想問一下王曉卉老師,在這個條款還沒有出來之前,您已經走在前面了,15年沒留作業。這事我覺得相當的不可思議,如果我是家長的話,肯定會問:“怎麼能不留作業呢?”
王曉卉:當初想不留作業就是不想把作業和孩子的學習成爲一個對立面,就是爲了解決對立面的問題。後來就是想把孩子的課餘時間給孩子騰出來,讓孩子做一下自己喜歡的東西和活動,提高孩子綜合素質的發展。就是爲了這些。
主持人:咱們以前都學過《論語》,《論語》裏面孔子老人家說了“溫故而知新”,現在學生回家不用寫作業了,也就是說沒有溫故的過程了,是這樣嗎?
王曉卉:不留作業不要簡單的理解成真的不寫作業。不留作業我有一個永遠的作業——是預習。我每天都要求學生把我今天上課講的內容進行復習,複習的過程就是在今天知識的融會貫通的過程。然後還有一個預習的作業,就是預習我將要講的東西,這個內容我肯定是在講課之前要告訴孩子們。我們上課的三步走就是——預習、學習、複習,這是一個孩子永遠的作業。大家不要單純的認爲不留作業就是無事可做。我們學習的三步一定要做的。